文章摘要
梅燕雄,裴荣富,张金良,叶锦华,马晓旻,魏然,邹斌,姚鹏,何拥军,姚永坚,方平,谭文娟,熊宽,李静,胡凤伟,李振清,赵苗,陈强,王浩琳.中国矿产资源经济区划[J].矿产勘查,2024,15(11):1965-1973
中国矿产资源经济区划
Economic divis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in China
投稿时间:2024-11-06  修订日期:2024-11-26
DOI:10.20008/j.kckc.202411001
中文关键词: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经济  资源经济区划  中国
英文关键词: mineral resources  mineral resource economy  economic division of resources  China
基金项目:本文受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全国海陆矿产资源图件编制更新”(DD20221696、DD20190368)资助。
作者单位邮编
梅燕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 100037
裴荣富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 100037
张金良 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北京 100012 100012
叶锦华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 100037
马晓旻 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贵州 贵阳 550005 550005
魏然*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 100037
邹斌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 100037
姚鹏 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四川 成都 610081 610081
何拥军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山东 青岛 266237 266237
姚永坚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东 广州 510075 510075
方平 江西省地质局工程地质大队江西 南昌 330029 330029
谭文娟 西安地质调查中心陕西 西安 710119 710119
熊宽 江西省地质局工程地质大队江西 南昌 330029 330029
李静 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北京 100012 100012
胡凤伟 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北京 100012 100012
李振清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 100037
赵苗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 100037
陈强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东 广州 510075 510075
王浩琳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 100037
摘要点击次数: 160
全文下载次数: 56
中文摘要:
      矿产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矿产资源经济区。笔者等在编制更新全国海陆矿产资源图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布局和全国矿产资源规划,结合大型矿床和主要矿产的分布特征,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等4个一级矿产资源经济区和京津冀鲁、江浙沪、闽粤琼港澳台、晋豫、湘鄂赣皖、新疆、内蒙古、陕甘宁青、西藏、川渝、滇黔桂、辽吉黑等12个二级矿产资源经济区。简述了各矿产资源经济区的基本特征,初步厘定了82个大型矿产资源综合基地。
英文摘要:
      Mineral resources play an important supporting role in the process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ming several mineral resources economic zones with distinctive characters. Based on the update of national marine and land mineral resource map, the authors have divided the country into four Level-Ⅰ mineral resources economic zones of East, Central, West and Northeast, and 12 Level-Ⅱ mineral resources economic zones of Beijing-Tianjin-Hebei-Shandong, Jiangsu-Zhejiang-Shanghai, Fujian-Guangdong-Hainan-Hong Kong-Macao-Taiwan, Shanxi-Henan, Hunan-Hubei-Jiangxi-Anhui, Xinjiang, Inner Mongolia, Shaanxi-Gansu-Qinghai-Ningxia, Tibet, Sichuan-Chongqing, Yunnan-Guizhou-Guangxi, and Liaoning-Jilin-Heilongjiang. The basic characters of each mineral resources economic zone are briefly described, and the initial delineation of 82 large-scale mineral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bases is carried out.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