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专区
用户使用指南
期刊搜索
排行榜top10
- 摘要点击
- 全文下载
- 被引频次
- 1
- 2
蒙西南—冀北石墨矿化带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13026)
- 3
全球十大镍矿(11258)
- 4
中国十大金矿排名(8452)
- 5
不同构造环境中的斑岩铜、钼、钨等矿床成矿流体特征(4172)
- 6
豫西熊耳山西南段银多金属矿成矿模式(3607)
- 7
海南罗葵洞斑岩型钼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3343)
- 8
世界铂族金属矿产资源及开发(3237)
- 9
实测地质剖面及成图方法研究(3224)
- 10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岔路口斑岩型钼多金属矿地质特征(3050)
- 1
滇西北羊拉铜矿床断裂构造、构造控矿模式及找矿预测(7638)
- 2
老挝地质矿产资源及开发概况(5397)
- 3
尼日利亚矿产地质特征及分布规律简析(3925)
- 4
- 5
西藏玛那国地区遥感找矿预测(3365)
- 6
甘肃花牛山铅锌矿床航空高光谱特征分析及找矿预测(2962)
- 7
世界铂族金属矿产资源及开发(2775)
- 8
世界钾盐资源成矿区带划分初步研究(2251)
- 9
老挝金矿成矿区带和矿化集中区探究(2239)
- 10
豫西熊耳山西南段银多金属矿成矿模式(2158)
- 1
西藏日土地区矿产资源遥感(5)
- 2
新疆雪米斯坦火山岩带白杨(4)
- 3
河南舞阳铁矿田铁山矿区深(4)
- 4
新疆希勒库都克铜钼金矿靶(4)
- 5
新疆萨热克铜矿床地球化学(4)
- 6
河南祁雨沟隐爆角砾岩筒的(3)
- 7
新疆萨热克铜矿——与盆地(3)
- 8
新疆乌拉根铅锌矿成矿地质(3)
- 9
中国东北地区森林沼泽景观(3)
- 10
祁雨沟角砾岩型金矿成矿物(3)
- 云南省耕地 “非粮化”现状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 杨朝磊,李灿锋,田瑜峰,周洪,何建宁,刘建平,马一奇
- 2020 Vol.11(12):2573-2592[摘要](162)[PDF]( 99)
- 种植耐盐水稻盐碱地改良过程中的盐度变化趋势研究
- 程知言,胡建,葛云,魏文杰,陈澎军,韩继军
- 2020 Vol.11(12):2593-2600[摘要](84)[PDF]( 60)
- 四川旺苍县化龙乡土地质量及生态农业建设
- 刘亮,张杰,张杰琼,周博,赵相国,余长荣
- 2020 Vol.11(12):2601-2609[摘要](167)[PDF]( 88)
- 贵州余庆耕地地球化学特征及对水稻、茶叶等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 孔鹏飞,刘志臣,任光明,王虎胜,郭宇,罗永双,姜先欢
- 2020 Vol.11(12):2610-2620[摘要](90)[PDF]( 68)
- 河南新郑大枣中元素含量与产区土壤地球化学关系研究
- 张玉明,谢庆锋,王丽远
- 2020 Vol.11(12):2621-2627[摘要](100)[PDF]( 60)
- 贵州遵义松林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生态环境评价
- 龙宣霖,孔鹏飞,秦先进,郭宇
- 2020 Vol.11(12):2628-2636[摘要](79)[PDF]( 63)
- 冀东燕山中段地热地质条件分析与资源潜力评价
- 程立群,徐一鸣,杜立新,郝文辉,聂晨光,谢吾
- 2020 Vol.11(12):2637-2646[摘要](81)[PDF]( 58)
- 河南新商断裂对地热资源形成的控制作用及资源潜力分析
- 张维,闫晋龙,马畅,孙健,张宁
- 2020 Vol.11(12):2647-2652[摘要](97)[PDF]( 62)
- 陕西西安幸福林带项目地源热泵工程开发利用
- 郭鸿,刘建强,赵智强,桂忠强,罗向荣
- 2020 Vol.11(12):2653-2659[摘要](84)[PDF]( 51)
- 浅议我国绿色勘查演进路径
- 柴星,王京彬,朱思才
- 2020 Vol.11(12):2660-2666[摘要](102)[PDF]( 57)
- 河南省绿色勘查工作及地方标准编制有关问题探讨
- 贺笑余,郭保健,刘启文,胡利芳,张彦民
- 2020 Vol.11(12):2667-2671[摘要](91)[PDF]( 58)
- 秦岭陕西段主要矿产资源分布特征与绿色勘查开发
- 王瑞廷,成欢,冀月飞,李青锋
- 2020 Vol.11(12):2672-2684[摘要](72)[PDF]( 61)
- 编制新一轮省市县矿产资源规划的现实问题与建议
- 韩宝富,白海强,寇婷,郑广桥
- 2020 Vol.11(12):2685-2688[摘要](62)[PDF]( 52)
- 基于重力测量的火山地质遗迹调查——以河北海兴小山火山为例
- 祁程,杨明,谢明宏,张伟,刘波,魏滨,赵丛,艾虎,焦智伟
- 2020 Vol.11(12):2689-2697[摘要](63)[PDF]( 49)
- 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的关键技术及应用分析
- 乔天荣,马培果,许连峰,刘平利
- 2020 Vol.11(12):2698-2704[摘要](69)[PDF]( 53)
- 江苏句容市矽锅顶灰岩矿开采技术条件评价
- 周鑫,汪要武,蒲东鸿
- 2020 Vol.11(12):2705-2712[摘要](53)[PDF]( 52)
- 山西交城活动断裂带中段地裂缝的构造控制效应研究
- 张忠义,朱继良,孙银行,张建国,张普斌,肖文进,贾润幸,秦帮策,杜杰
- 2020 Vol.11(12):2713-2719[摘要](71)[PDF]( 57)
- 2000—2018年坝上高原湿地遥感动态监测与生态环境变迁
- 揭文辉,张策,汪冰,张恩,牛海威,李婧玥,董双发
- 2020 Vol.11(12):2720-2728[摘要](57)[PDF]( 56)
- 基于半空间模型和弥散试验的场地地下水污染物自动溯源算法研究
- 王蕾,张芳,王成锋,徐振飞
- 2020 Vol.11(12):2729-2734[摘要](63)[PDF]( 53)
- 活性炭测氡法在煤层自燃区探测中的应用——以山西宁武县寺耳沟煤矿为例
- 刘瑞成,毛洪亮,赵婷婷,肖超,魏台桂
- 2020 Vol.11(12):2735-2741[摘要](55)[PDF]( 51)
- 豫西雷门沟钼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涌水量预测
- 施强,王春帅,毕炳坤,王琦
- 2020 Vol.11(12):2742-2748[摘要](79)[PDF]( 53)
- 山东济南市先行区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特征
- 成世才,董妍,刘凯丽
- 2020 Vol.11(12):2749-2756[摘要](73)[PDF]( 54)
- 河北承德中部富锶地下水与地质建造相关性分析
- 贾凤超,卫晓锋,张竞,孙厚云,李多杰,李健,李霞
- 2020 Vol.11(12):2757-2764[摘要](84)[PDF]( 66)
- 采矿形成高陡边坡稳定性综合分析方法研究——以山西宁武某煤矿为例
- 钟鑫,肖超,吴大伟
- 2020 Vol.11(12):2765-2770[摘要](56)[PDF]( 52)
- 露天煤矿地下采空区勘查方法与稳定性评价——以山西宁武县寺耳沟煤矿为例
- 肖超,魏台桂,赵婷婷,钟鑫,张耀,张赫然
- 2020 Vol.11(12):2771-2776[摘要](68)[PDF]( 54)
- 吊脚桩基坑支护设计——以山东临沂市中汇大厦基坑为例
- 王文跃,李静,吕海滨,刘世强,马明强
- 2020 Vol.11(12):2777-2782[摘要](54)[PDF]( 51)
- 两级抗滑桩对坡顶建筑物的安全控制研究
- 刘孟瀚,范秋雁,唐峰
- 2020 Vol.11(12):2783-2790[摘要](55)[PDF]( 49)
-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矿山环境修复中的应用与研究
- 张耀,肖超,钟鑫,张赫然
- 2020 Vol.11(12):2791-2796[摘要](79)[PDF]( 58)
- 河北保定阜平县城地质灾害分布及影响因素
- 任磊,李春波,于蒙,薛宝林
- 2020 Vol.11(12):2797-2802[摘要](86)[PDF]( 57)
- 北斗卫星微位移监测系统在油气管道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中的应用
- 徐江桥,张洪奎,刘道乾,孙伟,刘新,刘青,贾宗凯
- 2020 Vol.11(12):2803-2808[摘要](79)[PDF]( 57)
- 基于信息量法的重庆云阳县(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 张利芹,李浩,顾超,潘会彬,付鹏伟
- 2020 Vol.11(12):2809-2815[摘要](63)[PDF]( 54)
- 湖北钟祥市斑竹地区岩溶塌陷形成机理及防治建议
- 毛洪亮,李云,赵婷婷,刘林敬
- 2020 Vol.11(12):2816-2822[摘要](70)[PDF]( 57)
- 甘肃渭河源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修复研究
- 赵婷婷,肖超,张方哲,宁亚涛,毛洪亮
- 2020 Vol.11(12):2823-2827[摘要](72)[PDF]( 58)
- 城市零散地质遗迹的特点及利用潜力——以湖南长沙为例
- 魏博月,吴堑虹,项广鑫,张建新,汪战,梁伟
- 2020 Vol.11(12):2828-2834[摘要](61)[PDF]( 57)
农业地质
地热资源
绿色勘查
技术方法
水文·工程·环境
- 云南省耕地 “非粮化”现状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 杨朝磊,李灿锋,田瑜峰,周洪,何建宁,刘建平,马一奇
- 耕地“非粮化”是不同社会要素与自然资源要素相互耦合的综合作用结果,“非粮化”可以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但该现象长期演变所导致的生态环境效应却很少有人关注,长此以往,势必会对中国的自然生态保护产生严重影响,亟须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基于此,该文选择云南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农业数据收集,对该省的耕地“非粮化”现状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1989—2018年,云南省的耕地“非粮化”趋势不断上升,1989年全省粮作比例为0.809,2018年已下降至0.606,年均下降0.67%,根据粮作比例变动强度,可将该省的16个州市分为5个等级:昭通(-0.098%~-0.550%)>大理、怒江、曲靖、保山、迪庆、丽江(-0.551%~-0.837%)>普洱、红河、西双版纳(-0.838%~-0.995%)>德宏、临沧、楚雄、昆明、文山(-0.996%~-1.492%)>玉溪(-1.493%),其中,昭通市的粮作比例变动强度最小,表明其种植业结构相对稳定,而玉溪市的“非粮化”趋势则最为突出。耕地“非粮化”会对土壤环境、水生态环境与大气环境产生严重影响,造成土壤污染、耕地肥力下降、水生态环境破坏、水质变劣、地下水位下降、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等现象,十分不利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降低农业源污染和减缓GHG排放等重大生态工程的实施,下一步应从“非粮化”主导因素、生态价值损失估算、生态补偿机制建立以及对粮食安全保障的影响评价等方面加强研究,不断探索与制定合理比例的“山、水、林、田、湖、草”均衡发展模式。
- 2020  Vol.  11(12):    2573-2592
    [摘要](162)     [PDF]( 99) - 种植耐盐水稻盐碱地改良过程中的盐度变化趋势研究
- 程知言,胡建,葛云,魏文杰,陈澎军,韩继军
- 耐盐水稻种植是有效解决盐碱地改良过程中脱盐和抑制返盐难题的方法之一。本次研究采用恒温条件下(25℃)电导率仪测试土壤中浸提液的检测方法快速获得土壤盐度数据,能够准确反映改良过程的盐度变化趋势,可替代传统实验室检测,为精准、快速人工干预盐碱地改良提供了可能。通过研究,发现耐盐水稻种植对滨海盐碱地改良具有良好作用,可有效控制耕作层(0~20 cm)土壤盐度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且保持稳定。此外,研究数据显示40~60 cm深度土层为地下水与地表水交互层,60 cm深度以下土层受地表水影响较小,因此,前期洗盐深耕至地下40 cm处,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降低潜在盐害,促进水稻生长。综合对比,发现通过种植耐盐水稻改良盐碱地,受地理气候等自然因素制约较小,改良效果较传统旱作改良更优,可推荐在有淡水(或微咸水)资源的盐碱地推广应用。
- 2020  Vol.  11(12):    2593-2600
    [摘要](84)     [PDF]( 60) - 四川旺苍县化龙乡土地质量及生态农业建设
- 刘亮,张杰,张杰琼,周博,赵相国,余长荣
- 为研究四川省旺苍县化龙乡土地质量,通过对449件土壤样品测试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养分TFe2O3丰富(一等),Zn、Cu、MgO、K较为丰富(二等),P、CaO、Se较为缺乏,Ge、Mo缺乏,局部具富Ge土壤。综合养分以三等土壤为主,面积为25.96 km2,占81.13%;二等土壤面积为3.69 km2,占11.52%,四等土壤面积2.35 km2,占7.37%。土壤质量综合评价一等优质土壤面积为0.02 km2;二等良好土壤面积为0.44 km2;三等中等土壤面积为17.84 km2;四等差等土壤面积为13.64 km2;五等劣等土壤面积为0.08 km2。龙乡优质(一级)土地可适于发展有机、绿色食品。良好(二级)土地可适于发展无公害食品。中等(三级)土地种植较为安全。较差(四级)土地可适当发展林业。劣等(五级)土地可改造成建筑用地。为生态农业建设、振兴乡村经济提供技术支撑。
- 2020  Vol.  11(12):    2601-2609
    [摘要](167)     [PDF]( 88) - 贵州余庆耕地地球化学特征及对水稻、茶叶等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 孔鹏飞,刘志臣,任光明,王虎胜,郭宇,罗永双,姜先欢
- 贵州省余庆县是黔北地区农业大县,是优质水稻、茶叶、水果重要生产基地,耕地土壤中元素含量与农业生产、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对余庆县耕地土壤地球化学及农产品元素特征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余庆县内4508件耕地表层土壤样品和102件农产品样品为研究对象,对土壤中Corg、N、P、K、B、Mn、Zn、Cu、Mo、Se、Ge、I、F、pH值、As、Cd、Cr、Hg、Pb、Co、Ni、V、Tl共23项指标进行了定量分析,对农作物中As、Cd、Cr、Hg、Pb、Se、Ge等7项指标进行了定量分析,耕地土壤中Hg、Mo、Cd、As、I、Cu、Mn、Pb元素的变异系数均大于0.6,这一特点与各指标的富集系数所呈现出的特征完全吻合。采用R型因子分析法并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和气候、人类生产活动等主控因素,提取10个主因子对余庆县耕地表层土壤地球化学特征成因进行详细分析,10个主因子表明了余庆县83.494%的特征成因,农作物中元素含量特征取决于地质背景以及作物对元素的富集率。研究结果可以为区内的农业生产、土地规划、重金属动态监测等奠定重要的基础。
- 2020  Vol.  11(12):    2610-2620
    [摘要](90)     [PDF]( 68) - 河南新郑大枣中元素含量与产区土壤地球化学关系研究
- 张玉明,谢庆锋,王丽远
- 新郑大枣种植区位于河南省中部黄淮平原区西侧,表层土壤以全新统灰黄色亚砂土为主,为冲积-风积堆积物。深部为更新统亚粘土层,为坡积-洪积物。为了查明大枣种植区土壤中的地球化学元素与新郑大枣中元素含量的关联特征,在开展农业地质调查时,在大枣种植区采集了表层土壤样、浅表层土壤样、土壤有效态样和植物样品,分别进行了多种元素分析。查明表层土壤中富K2O、Na2O、SiO2,浅表层与表层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基本一致。通过相关分析表明新郑大枣中富含的无机元素与表层土壤无关,与古土壤呈正相关。重金属元素在大枣种植区土壤中基本上处于低背景状态,反映出土地环境质量优良。
- 2020  Vol.  11(12):    2621-2627
    [摘要](100)     [PDF]( 60) - 贵州遵义松林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生态环境评价
- 龙宣霖,孔鹏飞,秦先进,郭宇
- 贵州遵义松林地区华南下寒武统黑色页岩 Ni-Mo 矿化带土壤质量评价具有重要的科学及实际意义。以松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 ICP-MS 方法分析其中23个元素的含量,分析结果显示具有高镉、砷、汞含量特征。运用地质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分别对土壤镉、砷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遵义松林土壤已遭受镉、砷相对较高程度的污染;该区土壤镉、砷具有较高潜在生态风险,值得进一步的土壤污染修复研究,以期为土地资源管护、农业结构的调整和特色山地农业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