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专区
用户使用指南
期刊搜索
排行榜top10
- 摘要点击
- 全文下载
- 被引频次
- 1
中国十大金矿排名(183004)
- 2
全球十大镍矿(28111)
- 3
- 4
新疆——坐拥十大资源基地(26162)
- 5
全球十大钼矿(23845)
- 6
全球十大铜矿公司(22621)
- 7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介(19281)
- 8
蒙西南—冀北石墨矿化带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16987)
- 9
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介(15445)
- 10
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简介(14444)
- 1
滇西北羊拉铜矿床断裂构造、构造控矿模式及找矿预测(8766)
- 2
新疆梅岭南铜锌矿床矿化强度特征及找矿预测(7677)
- 3
老挝地质矿产资源及开发概况(7110)
- 4
非洲十大矿业国家,谁的资源更丰富(7011)
- 5
尼日利亚矿产地质特征及分布规律简析(6396)
- 6
- 7
西藏玛那国地区遥感找矿预测(4438)
- 8
世界铂族金属矿产资源及开发(4366)
- 9
世界钾盐资源成矿区带划分初步研究(3990)
- 10
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正式实施(3980)
- 1
新疆雪米斯坦火山岩带白杨(6)
- 2
新疆萨热克铜矿——与盆地(5)
- 3
化探深部预测新方法综述(4)
- 4
新疆萨热克铜矿床地球化学(4)
- 5
内蒙古白音查干锡多金属矿(4)
- 6
新疆乌拉根铅锌矿成矿地质(4)
- 7
东天山卡拉塔格矿集区赋矿(3)
- 8
河南夜长坪钼矿辉钼矿Re(3)
- 9
矿产资源地球化学勘查若干(3)
- 10
青海赛什塘铜矿床地质特征(3)
- 全球锂矿资源勘探开发现状与供需分析
- 付小方,祝婷,郝雪峰,王成辉,吴晗,唐屹,潘蒙
- 2025 Vol.(1):1-15[摘要](285)[PDF]( 126)[HTML]( 131)
- 全球钾盐资源分布特征与勘查开发格局
- 陈秀法,何学洲,张振芳
- 2025 Vol.(1):16-26[摘要](187)[PDF]( 90)[HTML]( 101)
- 内蒙古阿巴嘎旗宝力高庙组一段安加拉植物化石的发现及其对古亚洲洋闭合时间的指示意义
- 张云云,李新发,刘博,王建民,马明,任柄璋,李利阳,谢志远,李鹏辉
- 2025 Vol.(1):27-33[摘要](205)[PDF]( 79)[HTML]( 85)
- 豫西黄水庵地区碳酸岩中方解石 Sr-Nd-Pb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李肖龙,申硕果,李山坡,吕国营,茹朋,郭强
- 2025 Vol.(1):34-43[摘要](164)[PDF]( 77)[HTML]( 81)
- 黔东下寒武统渣拉沟组黑色岩系金属元素成矿潜力及富集机制分析
- 程涌,文义明
- 2025 Vol.(1):44-54[摘要](172)[PDF]( 75)[HTML]( 83)
- 新疆阿尔金塔什达坂地区巴什库尔干岩群变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 王令全,陈丽娟,李文智,赵玉龙,郭晓南
- 2025 Vol.(1):55-66[摘要](184)[PDF]( 72)[HTML]( 62)
- 柴达木盆地中部上油砂山组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环境古气候
- 陈晶源,陈金牛,祁善智,汪青川,宋桂春,张明珠
- 2025 Vol.(1):67-81[摘要](139)[PDF]( 69)[HTML]( 62)
- 湘南黄沙寺铷多金属矿区花岗斑岩锆石 U-Pb定年、Hf同位素组成及其找矿指示意义
- 周念峰,张遵遵,卢友月,夏杰,杨奇荻,付建明
- 2025 Vol.(1):82-91[摘要](142)[PDF]( 72)[HTML]( 72)
- 中国高分异花岗岩的地质特征及与钨多金属成矿作用
- 陈瑜,刘龙,沈玉洁
- 2025 Vol.(1):92-107[摘要](110)[PDF]( 64)[HTML]( 64)
- 陕西省双王金矿床新类型金矿体的发现及找矿前景分析
- 李尚启,张彬,全孝勤,沈锐,张旗,刘元,张文璟,杨鱼帆
- 2025 Vol.(1):108-119[摘要](209)[PDF]( 90)[HTML]( 96)
- 黔北含铝岩系中锂富集规律
- 石再平,赵远由,周国臣,杨仕江,黄忠洪
- 2025 Vol.(1):120-128[摘要](168)[PDF]( 58)[HTML]( 105)
- 扬子板块北缘镇巴地区下二叠统梁山组富锂黏土岩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 祁晓鹏,周伟,徐磊,张嘉升,杨杰
- 2025 Vol.(1):129-141[摘要](106)[PDF]( 60)[HTML]( 50)
- 鄂西长阳胡家湾—樟木岩一带南华纪锰矿成矿规律与找矿潜力
- 曾凯,廖驾,刘海,黄德将,欧权,郭威,周海洋
- 2025 Vol.(1):142-154[摘要](143)[PDF]( 63)[HTML]( 57)
- 甘肃黑山铜镍多金属矿床“三位一体”勘查预测模型建立及应用示范
- 俞军真,李德贤,王坚,陈鑫,史国梅,王伟德,赵宏斌,代兵,樊鑫
- 2025 Vol.(1):155-165[摘要](188)[PDF]( 72)[HTML]( 50)
- 苏里南 Saramacca金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
- 赵路通,林亮华
- 2025 Vol.(1):166-174[摘要](136)[PDF]( 70)[HTML]( 51)
- 伟晶岩型锂矿物性特征及物探方法实验
- 赵振华,刘钧沅,王建青,洪文武,吴晓飞,雷清
- 2025 Vol.(1):175-183[摘要](162)[PDF]( 91)[HTML]( 84)
- 承德大庙一带钒钛磁铁矿磁异常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 张立剑,杨磊,付新建,张尧,郭静粉,付荣钦
- 2025 Vol.(1):184-194[摘要](141)[PDF]( 73)[HTML]( 56)
- 基于 QTQt和 Pecube模型重建山西吕梁山中段晚中生代以来剥露历史
- 毕文军,原嘉予,杜一波,谢晋强,卫卓君,白阳,马坤元
- 2025 Vol.(1):195-204[摘要](142)[PDF]( 58)[HTML]( 108)
- 全球铜资源分布与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 蒋炜,李伟,刘铁成,杜斌,王志红
- 2025 Vol.(1):205-213[摘要](152)[PDF]( 66)[HTML]( 65)
本期特稿
基础地质
矿床地质
海外勘查
勘查技术
技术方法
产业经济
- 封面
- 2025  Vol.  (1):    -
    [摘要](211)     [PDF]( 67) - 中文目录
- 2025  Vol.  (1):    -
    [摘要](233)     [PDF]( 58) - 英文目录
- 2025  Vol.  (1):    -
    [摘要](174)     [PDF]( 49) 本期特稿
- 全球锂矿资源勘探开发现状与供需分析
- 付小方,祝婷,郝雪峰,王成辉,吴晗,唐屹,潘蒙
- 锂作为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在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等新能源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其地位日益重要。全球锂资源主要分布于南美“锂三角”、澳大利亚、中国、非洲等地,涵盖卤水型、硬岩型和沉积型 3大类型。近年来,全球锂矿勘探和开发加速,勘探预算创历史新高,资源量显著提升,直接提锂技术(DLE)等技术突破进一步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非洲和南美的锂矿开发的迅速推进,为全球锂供应提供了重要增量。中国在全球锂供应链中扮演重要角色,但资源开发面临周期长、技术难度高和环保压力等挑战。尽管 2024年全球锂资源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但清洁能源转型和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将推动中长期需求持续增长。本文系统分析了全球锂资源分布、勘探与开发现状,探讨未来供应与需求的平衡趋势,揭示锂产业在新能源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为相关行业提供了重要参考。
- 2025  Vol.  (1):    1-15
    [摘要](285)     [PDF]( 126) - 全球钾盐资源分布特征与勘查开发格局
- 陈秀法,何学洲,张振芳
- 钾盐主要用于生产钾肥,其稳定供应事关粮食安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战略性矿产之一。本文在系统跟踪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全球钾盐资源分布的特征,梳理了钾盐勘查开发和并购的形势,研判了中国在全球钾盐勘查开发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提出了对钾盐勘查开发的未来展望,对于服务国家钾盐资源及粮食安全保障,指导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认为,全球钾盐呈现出区域分布集中、成矿时代以中新生代为主的分布特点;钾盐勘查主要由初级矿业公司主导投向大洋洲和南美洲等地区,投资额度逐年下降,勘查资源增量近九成集中在加拿大等 5国;钾盐产量主要由 10大钾盐公司掌控;矿业并购数量有限但不乏热点,高度集中在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未来随着各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全球钾盐的需求有望稳中有升,产量增量预期主要来自于老挝等新兴钾盐资源国家。中国应在立足国内钾盐资源勘查开发基础上,重点聚焦亚洲和非洲的重点钾盐盆地,通过多元化方式获取钾盐资源,服务国家钾盐资源长期安全保障。
- 2025  Vol.  (1):    16-26
    [摘要](187)     [PDF]( 90) 基础地质
- 内蒙古阿巴嘎旗宝力高庙组一段安加拉植物化石的发现及其对古亚洲洋闭合时间的指示意义
- 张云云,李新发,刘博,王建民,马明,任柄璋,李利阳,谢志远,李鹏辉
- 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的宝力高庙组对研究古亚洲洋闭合的时限具有重要意义。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 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笔者在宝力高庙组一段内发现了大量的植物化石,经鉴定主要为 Angaropteridium car. diopteroides (Schimp.) Zalessky、Noeggerathiopsis cf. theodori Tsohirkova et Zalessky、Noeggerathiopsis suban. gusta Zalessky、Noeggerathiopsis sp.、Zamiopteris sp.等,均系安加拉植物群的重要分子,时代为晚石炭世。此外,在该段地层内还发现少量海相双壳类:Sanguinolites sp.、Modiomorpha? sp.。结合二段角闪安山岩和三段流纹岩的锆石 U-Pb年龄分别为(320.1±5.7)Ma和(315.1±4.1)Ma的证据,进一步确定一段时代为晚石炭世,并从古生物学角度探讨了研究区古亚洲洋的闭合时间、分析了研究区晚石炭世古环境特征。
- 2025  Vol.  (1):    27-33
    [摘要](205)     [PDF]( 79) - 豫西黄水庵地区碳酸岩中方解石 Sr-Nd-Pb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李肖龙,申硕果,李山坡,吕国营,茹朋,郭强
- 黄水庵地区处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在该地区沿北西向的木头沟—黄水庵背斜的轴部发育碳酸岩脉。本文在详细的矿物学、岩石学研究基础上,研究了黄水庵地区碳酸岩中方解石 Sr-Nd-Pb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黄水庵碳酸岩中方解石的 87Sr/86Sr为 0.705749~0.706085,平均为 0.705894;143Nd/144Nd为 0.511619~0.512076,平均为 0.511801;208Pb/204Pb为 36.351~37.534,平均为 37.443;207Pb/204Pb为 15.413~15.471,平均为 15.443;206Pb/204Pb为 17.228~17.319,平均为 17.258;μ值(238U/204Pb)为 9.25~9.37,平均为 9.31。方解石 Sr-Nd-Pb同位素组成表明,黄水庵碳酸岩可能来源于富集地幔 EMI,在岩浆侵入过程中,可能有少量的壳源物质混染。综合分析该地区发育的稀土和铀地球化学异常,以及秦岭造山带已发现多处印支期形成的矿床,认为黄水庵地区具有寻找与碳酸岩相关矿产的潜力。
- 2025  Vol.  (1):    34-43
    [摘要](164)     [PDF]( 77) - 黔东下寒武统渣拉沟组黑色岩系金属元素成矿潜力及富集机制分析
- 程涌,文义明
- 黔东渣拉沟组(.1z)黑色页岩广泛分布,是中国南方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本文研究了三都渣拉沟组下部黑色炭质页岩的微量元素组成,并对微量元素的富集特征、成矿潜力和异常元素的来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渣拉沟组黑色炭质页岩各微量元素含量基本属正态分布,具有对称、正偏、负偏和双峰 4种分布类型。相比于扬子上地壳背景值,渣拉沟组黑色炭质页岩中元素 Ba、Mo、Cu、Ni、Rb、Sn、Cs、Pb、Tl和 U强烈富集;元素 Zn后期叠加作用强烈;元素 Zn、Sr、Ba、Cu、 Ni和 Co具有较强的变异性。综合分析认为 Ba是渣拉沟组黑色岩系中最具潜力的矿种,其次为 Ni、B、Tl、 Cs、U、Sn、Pb、Rb、Th和 Cu。这些异常元素原始数据和经正态转换数据的聚类分析谱系图对比表明,元素 Ba、Sr、Rb和 Zn受到了初始沉积作用以外的其他地质作用的强烈叠加改造。相比于平均页岩,元素 Ba和 Mo均高度富集,元素 Pb和 U总体略微富集,元素 Cu和 Zn部分富集。结合前人的研究工作认为,Mo主要来源于海水,而 Ba少部分来自生物富集外,其主要部分来自热液活动的叠加改造;Cu、Pb和 Zn的富集与热水作用有关;U的富集除了与热水作用有关,还与还原性环境及大量有机质的络合作用有关;B、Co、Ni、 Sn、Cs、Tl为正常页岩形成的初始元素信息,只不过其在细粒沉积岩中的含量普遍高于上地壳背景值。本研究有助于探讨黔东下寒武统渣拉沟组黑色岩系成矿规律。
- 2025  Vol.  (1):    44-54
    [摘要](172)     [PDF]( 75) - 新疆阿尔金塔什达坂地区巴什库尔干岩群变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 王令全,陈丽娟,李文智,赵玉龙,郭晓南
- 新疆阿尔金塔什达坂地区巴什库尔干岩群发育一套绿片岩相变质沉积岩夹火山岩。本文通过野外地质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根据岩石组合、原岩特征不同,将其划分为原岩为一套泥灰质、泥质、砂质沉积岩夹碳酸盐岩、基性火山岩建造的 4个岩组。该岩群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及配分形式的一致,显示不同岩组的同源特征,通过物源分析,源区物质以中酸性火山质组分为主。该岩群整体在一个较活动的构造环境中沉积,与大陆边缘盆地形成阶段地壳的伸展拉张相关联,不同岩组构造稳定性、沉积物成熟度以及源区风化条件的差异反映了地壳整体伸展条件下构造环境有所变化。中元古代初期巴什库尔干岩群开始沉积,长城纪末期的构造热事件使其发生绿片岩相变质,该过程是对中元古代塔里木板块裂解事件的响应。
- 2025  Vol.  (1):    55-66
    [摘要](184)     [PDF]( 72) - 柴达木盆地中部上油砂山组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环境古气候
- 陈晶源,陈金牛,祁善智,汪青川,宋桂春,张明珠
- 泥岩不仅记录了地球的沉积历史,还为理解古环境演化和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信息。本文以柴达木盆地中部鸭湖地区 Y43钻孔上油砂山组泥岩为研究对象,对该钻孔 22个样品(5.289 ~ 5.246 Ma)进行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具有明显的 Eu负异常,指示沉积物继承了长英质地壳的风化产物。古盐度指标 Sr/Ba、Th/U指示陆相淡水环境,古氧化还原指标 V/Cr、Ni/Co、U/Th、V/Sc一致指示为氧化环境,古气候指标 Sr/Cu值与 Sr、Rb/Sr值反映了整体偏湿的气候环境,并伴随波动性干旱气候特征。结合沉积综合柱状图和构造演化历史,本文认为自 9.7 Ma以来,青藏高原隆升及特提斯海退导致了阶段性干旱气候,但研究区上油砂山组沉积早期仍是以偏湿润气候为主。
- 2025  Vol.  (1):    67-81
    [摘要](139)     [PDF]( 69) 矿床地质
- 湘南黄沙寺铷多金属矿区花岗斑岩锆石 U-Pb定年、Hf同位素组成及其找矿指示意义
- 周念峰,张遵遵,卢友月,夏杰,杨奇荻,付建明
- 湘南黄沙寺铷矿床位于南岭成矿带中段北缘,铷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斑岩中。花岗斑岩锆石 LA-ICP-MS U-Pb测年结果为(87.7±0.7)Ma(95%置信度,MSWD=4.6)显示其为华南燕山晚期构造-岩浆活动产物;锆石 Hf同位素分析显示:εHf(t)值为-3.7~-7.0,两阶段模式年,龄为 1408~1223 Ma,暗示花岗斑岩岩浆可能主要来源于中元古界下地壳物质重熔。近年来研究表明,湘南地区上堡、拖碧塘、界牌岭等燕山晚期小岩体均与锂铷多金属成矿密切相关,加强它们之间成岩成矿作用关系研究,对进一步认识区域燕山晚期成岩成矿地质背景,开展区域锂铷等战略性矿产勘查具有指导意义。
- 2025  Vol.  (1):    82-91
    [摘要](142)     [PDF]( 72) - 中国高分异花岗岩的地质特征及与钨多金属成矿作用
- 陈瑜,刘龙,沈玉洁
- 高分异花岗岩为岩浆演化至晚期的产物,其鉴别特征及成矿作用是近年研究的热点。本文收集了中国范围内 46个典型高分异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数据,分析高分异花岗岩的地质特征及其与钨多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1)高分异花岗岩以 Zr/Hf、La/Ta、Y/Ho、La/Nb、K/Rb、LREE/HREE降低,较高的 Rb/Sr和 Rb/Ba比值为特征。(2)高分异 I型花岗岩富含白云母、石榴石等矿物,SiO2、A/CNK、P2O5、Zr+Nb+Ce+Y降低、Ga/Al-Zr具有降低的演化趋势;高分异 S型花岗岩富含堇青石、红柱石等矿物,SiO2、A/CNK、P2O5升高、 Zr+Nb+Ce+Y降低;高分异 A型花岗岩富含钠铁闪石等暗色矿物,Zr+Nb+Ce+Y下限值 350×10-6、成岩温度大于 800 ℃、Ga/Al-Zr具有降低的线性演化趋势。(3)高分异花岗岩内因受黏度影响,外部受温度、构造、围岩等因素影响。(4)中国富钨多金属花岗岩主要集中于华南燕山期。
- 2025  Vol.  (1):    92-107
    [摘要](110)     [PDF]( 64) - 陕西省双王金矿床新类型金矿体的发现及找矿前景分析
- 李尚启,张彬,全孝勤,沈锐,张旗,刘元,张文璟,杨鱼帆
- 随着双王金矿床的不断开采,矿山探明的资源储量已消耗殆尽,企业面临着严重的资源危机,接替资源的探矿工作迫在眉睫。为解决制约矿山找矿突破的关键问题,通过对双王金矿床角砾岩带外围开展系统的地质调查研究,在角砾岩带(下盘)南部发现了新类型微细浸染型 KT8-1金矿体,核实已控制的金矿体资源量 2.4 t,实现了双王金矿床找矿的重大突破。发现的新类型矿体严格受构造控制,尤其以 NW-NWW构造脆韧性剪切带、复式褶皱构造为主要控矿因素,矿(化)体均赋存于石英脉及石英脉与围岩接触带上。为了扩大矿体的规模,对 KT8-1矿体外围、深部开展了构造叠加晕及高密度电法研究,圈定了找矿靶区 2处,其中 1处找矿靶区经工程验证探获了工业矿体。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矿区新类型矿体成矿地质背景良好、已有找矿成果显著,具有寻找更多隐伏金矿体的潜力。
- 2025  Vol.  (1):    108-119
    [摘要](209)     [PDF]( 90) - 黔北含铝岩系中锂富集规律
- 石再平,赵远由,周国臣,杨仕江,黄忠洪
- 二叠系船山统大竹园组为一套富锂的高铝岩石,在黔北地区分布广泛。本文通过对含铝岩系的岩性组合、矿物组成、化学组分的研究,发现锂在含铝岩系的上部相对富集,锂富集于致密状铝土岩或低品位的铝土矿中。锂含量与一水硬铝石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而与绿泥石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表明锂的富集可能与绿泥石黏土矿物的吸附有关。锂集中分布于 Al2O3含量为 30%~50%、Fe2O3含量小于 10%的铝土岩
- 2025  Vol.  (1):    120-128
    [摘要](168)     [PDF]( 58) - 扬子板块北缘镇巴地区下二叠统梁山组富锂黏土岩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 祁晓鹏,周伟,徐磊,张嘉升,杨杰
- 本文报道了扬子板块北缘镇巴地区下二叠统梁山组黏土岩系锂的超常富集特征,黏土岩 Li2O最高含量
- 2025  Vol.  (1):    129-141
    [摘要](106)     [PDF]( 60) - 鄂西长阳胡家湾—樟木岩一带南华纪锰矿成矿规律与找矿潜力
- 曾凯,廖驾,刘海,黄德将,欧权,郭威,周海洋
- 鄂西长阳胡家湾—樟木岩一带位于扬子地块东南缘南华裂谷盆地神—长—鹤断陷盆地内,南华纪含锰岩系较发育,锰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相继发现了古城锰矿、跑马坪锰矿等大中型锰矿。本文在详细的矿床学、地球化学工作基础上,对区内锰矿成矿规律进行了系统总结,结合前期勘查成果,分析了锰矿找矿潜力,指出了研究区锰矿找矿有利地段。结果表明,锰质表现为多来源,既有陆源来源,也有热水来源,并以后者为主,锰矿应形成于贫氧-还原的环境。锰矿层具三分结构的富集特征,在剖面上形成上、下为贫矿,中间为富矿的“两贫夹一富”的沉积富集特征,平面上,富矿带形成于盆地沉积中心,其四周交替出现中、贫矿带,分带富集,与含锰岩系沉积厚度呈正相关关系。综合研究认为“古城式”锰矿在胡家湾—樟木岩一带以西仍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对于已知锰矿床深边部及外围实现找矿突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2025  Vol.  (1):    142-154
    [摘要](143)     [PDF]( 63) - 甘肃黑山铜镍多金属矿床“三位一体”勘查预测模型建立及应用示范
- 俞军真,李德贤,王坚,陈鑫,史国梅,王伟德,赵宏斌,代兵,樊鑫
- 黑山铜镍多金属矿床是截止目前在甘肃北山地区发现的唯一一个与基性—超基性岩浆作用有关具有规 模的中型硫化铜镍多金属矿床。本文全面整理和研究分析矿床地质特征,构筑了成矿地质体、成矿结构 面、成矿作用标志“三位一体”勘查预测信息模型,指导矿床深部找矿预测及勘查工作。结果显示成矿地 质体主要为晚泥盆世辉长岩相和橄榄岩相铁质基性—超基性杂岩体,矿体主要分布在橄榄岩相斜长方辉 橄榄岩和斜长二辉橄榄岩。成矿构造主要为橄榄岩相带构造和岩体与围岩接触带构造,成矿结构面主要 为原始结晶分异结构面,矿体主要分布在岩体深边部产状由陡变缓处和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上盘,矿石类 型主要为浸染状、稠密浸染状和半海绵陨铁状贫矿石;蚀变类型主要为蛇纹石化和绿泥石化蚀变。勘查 预测模型显示预测成矿中心和验证靶区在矿区中段 300 m以下,经钻探工程验证实现找矿增储突破,探获 镍金属量规模达中型。找矿突破使黑山矿床成为甘肃北山地区现今发现的最大的硫化铜镍多金属矿床, 并为矿区深部及外围铜镍矿床(点)的勘查工作提供示范和指导。
- 2025  Vol.  (1):    155-165
    [摘要](188)     [PDF]( 72) 海外勘查
- 苏里南 Saramacca金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
- 赵路通,林亮华
- Saramacca大型造山型金矿床位于圭亚那地盾北部,矿体赋存于 Marowijine绿岩带变质玄武岩中并受构造破碎带控制。本文对赋矿玄武质围岩开展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矿区玄武岩的 K2O+N2O含量(1.83% ~4.28%)较低,N2O/K2O为 2.0~263,相对富 Na贫 K,MgO(5.08% ~8.12%)含量中等,全铁(11.42%~13.75%)含量较高,属于高镁拉斑玄武岩。玄武岩具平坦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轻、重稀土分异较弱,总体上缺乏元素 Eu、Sr、P、Ti和高场强元素 Nb、Ta的亏损,与洋底高原玄武岩相似,Zr-Y-Nb-Th元素进一步构造判别显示矿区玄武岩源区与地幔柱有关。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分析,矿区玄武岩形成于泛亚马逊造山期 D1阶段洋壳俯冲之前。与其他绿岩带中发育高原玄武岩的超大型 Au矿集区比较可知,高 Au含量的与地幔柱有关玄武岩的先期存在可能是这些地区发生超大规模 Au富集成矿的重要原因之一。
- 2025  Vol.  (1):    166-174
    [摘要](136)     [PDF]( 70) 勘查技术
- 伟晶岩型锂矿物性特征及物探方法实验
- 赵振华,刘钧沅,王建青,洪文武,吴晓飞,雷清
- 随着锂金属需求量不断增加,锂矿勘探与开发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伟晶岩与多数围岩物性差异较小,并且它的规模又相对小,导致很长一段时间伟晶岩地球物理勘查应用较少。近年来不少学者在伟晶岩型锂矿的勘查中运用各种物探方法进行了尝试。为方便更多读者了解伟晶岩、伟晶岩型锂矿物性特征,降低勘查过程中试错成本,解决物探方法在伟晶岩型锂矿勘查过程的适用性问题。本文结合欧洲伟晶岩岩石物理数据库“EuroPeg”以及尼日利亚某锂矿勘查、安哥拉某金矿勘查过程中实测物性参数,对伟晶岩类岩矿石物性特征进行分析,展示了多方面的物性特征,并在尼日利亚某锂矿进行了物探方法实验。最终认为在对隐伏伟晶岩脉或岩体进行勘查时,应以目标地质体与围岩的物性特征为基础,合理选择物探方法;根据本文实验成果,建议有条件地应用重磁方法,慎重选用激发极化法,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Audio Magnetotelluric,AMT)在解剖伟晶岩脉或岩体的产状、形态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 2025  Vol.  (1):    175-183
    [摘要](162)     [PDF]( 91) - 承德大庙一带钒钛磁铁矿磁异常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 张立剑,杨磊,付新建,张尧,郭静粉,付荣钦
- 冀北承德—张家口一带钒钛磁铁矿资源丰富,各类型矿床主要赋存于沿红石砬—大庙—娘娘庙东西向深断裂及两侧侵入的基性—超基性岩体中。该基性—超基性岩带主要有大庙斜长杂岩体、头沟斜长岩体、红石砬辉长岩体、铁马辉石角闪石岩体、高寺台超基性岩体、张营子超基性岩体等数十个岩体组成。这些岩体为钒钛磁铁矿、铁磷铬铁矿、铂钯矿的成矿母岩,并且都能够产生强度较大的磁异常。本文通过综合分析本区典型钒钛磁铁矿床产生的磁异常特征,包括航磁异常和地磁异常,根据磁异常特征的不同,总结该区多种磁铁矿床引起磁异常特征。列举磁异常成功找矿勘查案例,可为其他此类型磁异常找矿提供借鉴。
- 2025  Vol.  (1):    184-194
    [摘要](141)     [PDF]( 73) 技术方法
- 基于 QTQt和 Pecube模型重建山西吕梁山中段晚中生代以来剥露历史
- 毕文军,原嘉予,杜一波,谢晋强,卫卓君,白阳,马坤元
- 吕梁山脉自晚中生代以来经历了复杂的冷却过程,了解其冷却过程有助于理解华北板块现今地貌格局的形成。本文通过收集吕梁山中段的低温热年代学数据,包括磷灰石裂变径迹和磷灰石(U-Th)/He数据,并利用二维(QTQt)和三维(Pecube)数值模拟对这些数据进行重新处理,明确该区域的隆升剥露过程。低温热年代数据结合新的热历史模拟结果,揭示吕梁山中段经历了晚白垩世、始新世和中新世以来的 3期快速剥露。在晚白垩世时期,古太平洋板块向北的俯冲,导致华北地区处于弱挤压背景,靠近离石断裂带的西部地区快速剥露,而中部和东部缓慢剥露;在始新世时期,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缓慢,华北地区构造体制由弱挤压环境转变为伸展背景,发育大规模近南北向的正断层,导致紧邻清徐—交城断层的吕梁山东部发生快速剥露;在中新世以来,印度—欧亚板块的远程效应以及古太平洋板块回撤导致南北向正断层再次活化,致使吕梁山东部进一步剥露。
- 2025  Vol.  (1):    195-204
    [摘要](142)     [PDF]( 58) 产业经济
- 全球铜资源分布与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 蒋炜,李伟,刘铁成,杜斌,王志红
- 本文综合分析了全球铜资源的分布情况、中国铜资源与需求状况、铜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以及影响铜价的宏观经济因素和供需状况。通过对全球主要铜资源国家的储量变化、中国铜矿资源的分布和特点、铜产业链的上下游的梳理,以及宏观经济和供需状况对铜价影响的深入探讨,揭示了铜资源的全球分布特征、中国铜资源的供需矛盾、铜产业链的运作机制以及铜价波动的主要驱动力。此外,还分析了铜矿成本支撑、全球铜需求新动力,包括新兴领域扩张以及制造业复苏与新兴市场需求增长对铜需求的拉动作用。
- 2025  Vol.  (1):    205-213
    [摘要](152)     [PDF](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