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引言
-
中国已发现的岩金矿床集中分布在山东、甘肃、新疆、贵州、云南、河南、内蒙古等省自治区(牛翠祎等,2018)。自2011年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以来,中央、地方加大勘查投入,并允许社会资金介入,岩金矿床勘查找矿不断取得突破,找矿新成果不断出现,众多中小型岩金矿床中的部分拓展了找矿空间,资源储量跃升为大型、超大型。中国已发现岩金矿床中主要成矿时期为中生代—新生代(陈柏林,2002;王登红等,2005,2007;王成辉等,2014;薛建玲等,2017),如四川木里梭罗沟金矿床(238±52 Ma)、贵州水银洞金矿床(145~135 Ma)、甘肃阳山金矿床 (210~190 Ma)等(夏勇等,2009;Nie et al.,2018;王治华,2018)。截至2019年,中国新增金资源储量达 7374.56 t(蔺志永等,2016;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2018①,2020②),显示出中国蕴藏着巨大的金找矿潜力。2004—2012 年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实施了 230 个接替资源勘查项目,2009— 2012年选择了129个典型矿床开展了专题研究和调查工作(叶天竺等,2014),在此基础上,众多学者对中国金矿床的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条件、找矿标志、找矿方向和成矿规律等进行过一系列的研究工作(韦永福和孙培基,1995;陈毓川等,1998;王世称和陈永良,1999a;王登红等, 2007;陈毓川等,2010;王成辉等,2012,2014;薛建玲等,2017;牛翠祎等,2018),对典型岩金矿床的深入研究主要以内蒙古、山东、河北、河南等地的老矿山为主,推动了中国金矿床的科研与找矿实践工作。近年来,中国金矿产量持续增长,黄金消耗量也在逐年攀升,2017 年首次突破千吨(1089. 07 t),2018 年达 1151.43 t,比 2010 年增长 1.5 倍,但金资源供给仍主要依靠进口,对外依存度高达 58.20%(刘山恩,2016;王斌等,2020)。2021年,中国黄金消费量为 1120.90 t,与 2020年同比增长 36.53%,连续 9年黄金消耗量世界第一(刘山恩,2022)。因此,大力开展金矿资源勘查、扩充金资源储备意义重大。中国西北、西南金矿资源勘查工作程度较低,钻探验证与查明资源储量较少,甚至有大量空白区,地质工作程度较低,找矿潜力巨大(王斌等,2020)。
-
四川省岩金矿床勘查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80 年代初展开了省内成矿规律研究,90年代逐步进行岩金矿生产(四川省地质调查院,2011③)。2007— 2010 年四川省金矿资源潜力评价专题项目以及 2013—2020 年中国矿产地质志(四川卷)贵金属矿产章节的完成提升了四川省岩金矿床的研究程度。本文基于四川省金矿资源潜力评价及中国矿产地质志(四川卷)贵金属矿产章节的成果资料,对典型岩金矿床类型进行简述,以期为岩金矿战略选区与进一步勘查提供建议。
-
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
四川省大地构造相分属扬子陆块区上扬子陆块、西藏—三江造山系和秦祁昆造山系 3 个一级相系单元(四川省地质调查院,2012④)(图1)。岩金矿床主要分布于西藏—三江造山系与秦祁昆造山系及部分上扬子陆块中;岩金矿成矿区带主要位于 8 个三级成矿带(西秦岭成矿带Ⅲ-28、阿尼玛卿成矿带Ⅲ-29、北巴颜喀拉—马尔康成矿带Ⅲ-30、南巴颜喀拉—雅江成矿带Ⅲ-31、义敦—香格里拉(造山带弧盆系)成矿带Ⅲ-32、龙门山—大巴山(台缘坳陷)成矿带Ⅲ-73、盐源—丽江—金平(台缘坳陷)成矿带Ⅲ-75、康滇地轴成矿带Ⅲ-76)中(四川省地质调查院,2012④)。
-
图1 四川省大地构造分区略图(a)及四川省岩金矿床(点)分布简图(b)(据四川省地质调查院,2012④修改)
-
2 典型岩金矿床特征
-
岩金是四川省重要的优势矿产之一,共有岩金矿产地 250 处,其中大型矿床 3 处,中型矿床 13 处,小型矿床 66处,矿点 168处。主要分布在川西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东部、甘孜藏族自治州和凉山彝族自治州,其次是广元市—绵阳市西北部的 “金三角”地区,其余地区零星分布。岩金矿床成因类型较多,主要有岩浆型、接触交代(矽卡岩)型、斑岩(玢岩)型、岩浆热液型、海相火山岩型、受变质型、浅成中低温热液型(四川省地质调查院, 2020⑤)(表1)。
-
目前 250 处岩金矿产地资源储量为 354.79 t。其中浅成中低温热液型矿床是四川省最主要岩金矿类型,资源储量达到189.40 t,占四川省岩金资源储量的 53.38%;其次是海相火山岩型矿床,资源储量 79.38 t,占总储量的 22.37%;第三位是斑岩(玢岩)型矿床,资源储量 41.61 t,占总储量的 11.73%; 岩浆热液型矿床资源储量 32.51 t,占 9.16%,而接触交代(矽卡岩)型、受变质型、岩浆型占比较小。下文就上述主要成因类型中的6个典型岩金矿床从矿床地质特征及勘查程度进行简述。
-
2.1 非岩浆-非变质作用岩金矿床
-
主要产于与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无关的各类地层及构造中流体成矿形成的岩金矿床,四川省三级分类属浅成中低温热液型岩金矿床,可进一步分为层控-热液型、构造-热液型 2种。该类型目前已发现岩金矿产地 91 处,以岩金矿床(点)为主,少量银金矿床(点)和银多金属矿床(点)。其中大型矿床2处、中型矿床6处,小型矿床25处,矿点58处。查明资源储量 189.40 t,占四川省总量的 53.38%,工作程度均较低。
-
(1)层控-热液型岩金矿床
-
目前已发现该类型岩金矿产地54处,其中大型矿床 1 处、中型矿床 4 处、小型矿床 16 处,矿点 33 处。查明金资源储量 110.68 t,占四川省总量的 31.19%。早古生代—新生代皆有产出,以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为主,代表性矿床为松潘东北寨金矿床(图2)。
-
松潘东北寨金矿床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元坝与十里两乡接壤地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3°33′23″,北纬32°47′04″。该矿床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巴颜喀拉地块之可可西里—松潘周缘前陆盆地与摩天岭地块之雪山—文县被动大陆边缘构造结合部位。矿床呈南北向展布,北起羊吾沟,南至老熊沟,南北长 4.5 km,东西宽约 1 km,面积 4.5 km2。1961 年发现矿化线索,1985—1992 年对该矿床进行了初步详查工作,金资源量 52.82 t,平均品位5.54×10-6,矿床规模为大型。早期开展了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建立了地球化学找矿模式等(李小壮,1992)。1996—2002年在“边探边采”中开展了实验性堆浸生产,后来仅在2009年进行了补充详查工作,至今因地方政策等因素未进一步开展工作。
-
该矿床垮石崖—扎尕山前锋逆冲断裂构造控制着东北寨式微细浸染型金矿带。中—上三叠统新都桥组黑色含炭质板岩是东北寨式金矿床重要的矿源层和有利的赋矿层,经构造动力的驱动,从三叠系黑色泥页岩中活化析出的含金成矿热液由层间裂隙侧向迁移和汇集于 F1主干导矿构造中,最终运移至浅表构造减压扩容空间内形成矿体,容矿岩石为韧脆性剪切成因的构造动力变质岩。金矿体断续展布在金占沟向形带和老熊沟背形的次级背向形带内,矿体产出严格受 F1主断裂控制,产状随 F1断裂面呈“S”形平行带状展布,在陡缓变化转折处常有膨大及分支复合现象。平面上由南至北,剖面上自下而上,具平行、尖灭再现及“帚状”组合特征。
-
位于F1主断面破碎带顶部附近有11个金矿体,呈似层状、板状、透镜状、脉状产出,其中主要工业矿体 5 个(Ⅱ1、Ⅱ2、Ⅲ1、Ⅲ2、Ⅴ1),次要工业矿体 4 个 (Ⅳ1、Ⅳ2、Ⅴ2、Ⅴ3),9 个工业矿体估算金属资源量 32.25 t,占矿床工业矿体总金属资源量的 69.34%。 F1破碎带底部近边缘的金矿体有 7 个,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和脉状产出,其中主要工业矿体 3 个 (Ⅱ3、Ⅱ4、Ⅲ3),次要工业矿体 1个(Ⅱ5),4个工业矿体估算金属资源量14.17 t,占矿床工业矿体总金属资源量的 30.48%;F1破碎带中下部有 8个小金矿体 (Ⅱ6、Ⅱ8、Ⅱ10、Ⅱ13、Ⅱ14、Ⅱ17、Ⅱ18、Ⅱ19),呈透镜状和脉状产出,矿体规模小、厚度薄,Ⅱ6号工业矿体估算金属资源量 0. 09 t,占矿床工业矿体总金属资源量的 0.18%。F1上盘地层中层间破碎带有 8个小金矿体,规模小、厚度薄、品位低,不具工业意义。东北寨岩金矿床探矿工程以钻探为主,坑探结合槽探按 Ⅰ~Ⅱ勘查类型进行勘查,地表探槽以 40~80 m 间距的系统探槽、深部以稀疏的钻孔(80~160)m×(80~160)m 和系统的坑道(80 m(段高)×40 m(穿脉))工程进行了揭露控制,矿床工业矿体 13 个,矿体Ⅱ1、 Ⅱ2、Ⅱ3、Ⅱ4、Ⅱ5、Ⅲ1、Ⅲ2、Ⅴ1、Ⅲ3、Ⅳ1、Ⅳ2、Ⅴ2、Ⅴ3按勘查类型在地表和浅部有探槽和浅坑、深部有穿脉坑道和钻孔控制,但Ⅱ1、Ⅱ2、Ⅱ3、Ⅱ4、Ⅱ5深部矿体边界未圈定,矿体部分地段工程间距达到了控制或详查的程度。
-
矿床工业类型属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矿石自然类型为黄铁矿碎粒岩型、雄黄-黄铁矿碎粒岩型,均为“难选冶富砷碳泥质微细浸染型贫金矿石”。黄铁矿碎粒岩型金矿石品位一般较贫,矿石量占矿床总矿石量的 66% 左右,为矿床主要矿石类型;雄黄-黄铁矿碎粒岩型金矿石品位相对较富,雄黄和黄铁矿由浅至深雄黄含量减少,矿石量占矿床总矿石量的34%左右,为矿床次要矿石类型。具有成因研究和找矿标志意义的矿物主要有草莓状黄铁矿、黄铁矿、毒砂、雄黄、辉锑矿、自然砷、褐铁矿和自然金等十余种矿物。近矿围岩与金矿化密切相关蚀变类型有碳酸盐化(白云石、方解石化)、硅化、黄铁矿化、锑-砷矿化等。赋矿地层铅铅等时线年龄显示成矿作用发生在190~95 Ma(郑明华等,1991),指示东北寨岩金矿床为燕山期成矿。
-
(2)构造-热液型岩金矿床
-
目前已发现该类型岩金矿产地37处,其中大型矿床 1处、中型矿床 2处、小型矿床 9处,矿点 25处。查明资源储量 78.72 t,占四川省总量的 22.19%。元古宙—新生代皆有产出,以中生代—新生代的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新近纪矿产地为主,代表性矿床为冕宁张家坪子岩金矿床(图3)。
-
张家坪子金矿床位于四川冕宁县城南西,地处锦屏山东麓,地理坐标为:东经 101°48′00″~101° 49′30″,北纬 28°17′00″~28°20′15″,行政区划属四川省冕宁县泸宁区和里庄区。该矿床位于上扬子陆块之西缘盐源—丽江被动大陆边缘(前陆逆冲带) 东北部,地处小金河—丽江断裂与金河—程海断裂的夹持区。2006—2012 年完成了张家坪子岩金矿的普查工作,至 2019 年完成了详查,金矿石平均品位 2. 02×10-6,金金属资源量为 52.27 t,为一大型岩金矿床。
-
图2 东北寨金矿床地质简图(据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川西北地质队,2019⑥修改)
-
1—第四系;2—中—上三叠统新都桥组;3—中—上三叠统侏倭组; 4—下二叠统三道桥组;5—下二叠统东大河组;6—中上石炭统西沟组;7—下石炭统雪宝顶组;8—印支期杏仁状玄武质熔岩;9—地层界线;10—实测逆断层及编号;11—推测断层及编号; 12—金矿体及编号
-
该矿床主干构造位于金河—程海深断裂带西侧,发育一系列北北东向压扭性断层,如 F1、F2(图3);含矿流体在构造有利部位由于多期深部热液活动叠加,使得蚀变、交代作用发育,形成了贯穿全区的宽约2 km的剪切片理化蚀变带,矿体主要位于F1 挤压破碎蚀变带的下盘,蚀变带内片理化极为发育。而北东东、北西西向的后期次级破矿构造切断主干控矿构造,如 F3、F6等北东东向断层及 F9、F10、 F11等北西西向断层。矿体主要以似层状或透镜状赋存于中三叠统绿片岩、变玄武岩、火山角砾岩夹蚀变交代白云岩中,近全岩矿化。张家坪子金矿床共圈出金矿体 106 条,主矿体 8 条(ZAu33、ZAu34、 ZAu51、ZAu59、ZAu60、ZAu62、ZAu87、ZAu94),占总资源量的 76.37%,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走向长 361.6~925. 0 m,倾向延深 363. 0~767.3 m,厚度 3.23~8.18 m,品位1.43×10-6~6.40×10-6。
-
矿石工业类型分为蚀变岩型(浸染状含黄铁矿碳酸盐型)和含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矿石矿物约占15%~20%,以黄铁矿(地表多氧化为褐铁矿)为主,含少量黝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等;脉石矿物约占80%~85%,以白云石-铁白云石为主,次为石英、绢云母、铬云母,少量绿泥石、钠长石、菱铁矿、菱镁矿等。表生矿物有褐铁矿、孔雀石、铜蓝等。围岩蚀变主要为绿泥石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硅化和绢云母化,绿泥石化主要位于外带、中带多为碳酸盐化、内带主要为黄铁矿化及硅化的蚀变,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其中以碳酸盐化、黄铁矿化、硅化与金矿化关系最密切。矿床控矿断裂构造形成时间为52~16 Ma,金主成矿年龄约为25 Ma(包小强,2016),为喜山期成矿。
-
2.2 岩浆作用岩金矿床
-
岩浆作用岩金矿床主要类型有:岩浆型、接触交代(矽卡岩)型、斑岩(玢岩)型、岩浆热液型、海相火山岩型。其中海相火山岩型、斑岩(玢岩)型、岩浆热液型矿床具有较好的工业价值。目前已发现该类型岩金矿产地 148处,其中大型矿床 1处、中型矿床8处、小型矿床38处,矿点101处。查明资源储量 162.82 t,占四川省资源总量的 45.89%,仅次于中低温热液型岩金矿查明资源储量,整体工作程度均较低。
-
2.2.1 海相火山岩型岩金矿床
-
四川省海相火山岩型矿床包括基性火山岩型、中酸性火山喷流-沉积型、中酸性火山热液型3个亚类,以基性火山岩型岩金矿床(点)为主。目前已发现该类型海相火山岩型岩金矿产地44处,以金矿床 (点)为主,少量银金矿床(点)和银多金属矿床 (点),其中大型矿床 1 处、中型矿床 3 处,小型矿床 14 处,矿点 26 处,已查明资源量 79.38 t,占四川省总量的 22.37%。元古代、古生代有少量矿产产出,中生代三叠纪矿产地占大部分,代表性矿床为木里梭罗沟基性火山岩型金矿床(图4)。
-
梭罗沟金矿床属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所辖,位于木里县北西约60 km,地理中心坐标为:东经101° 00′16″,北纬28°23′53″,矿床面积35 km2。该矿床位于歇武—甘孜—理塘—三江口结合带大相之甘孜 —理塘蛇绿混杂岩带南段,西与巴颜喀拉地块大相之雅江残余洋盆接壤。2000年以来,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对梭罗沟金矿实施勘查—开发,生产黄金0.89 t以上。
-
上三叠统曲嘎寺组是矿床内最为重要的赋矿层位,岩性主要为基性火山岩、凝灰质粉砂岩、泥灰岩及岩屑砂板岩,成矿物质在火山期后热液和下渗循环海水混合形成含矿热流体(Au、As、Sb等),受构造热能水的上升沿构造破碎带到达近地表部位,条件变化后沉淀聚集形成矿体。由近东西向的主干断裂(F1)和近南北向、北西向、北东向(F2、F3、F4、F5) 等组成矿床构造的基本格架,F1是矿床内控矿、导矿、容矿的主干断裂,断裂发育于曲嘎寺组2段变岩屑砂岩与3段蚀变基性火山岩的接触界面上,F2、F3、 F4、F5、F6切割地层及矿体,为矿床成矿后的“破矿” 构造。矿床内少量辉绿岩呈小岩株侵入曲嘎寺组,煌斑岩呈脉状侵入矿体及曲嘎寺组,脉体长数十米至一百余米不等,宽0.30~0.80 m,总体走向北东。
-
矿床已圈出金矿体 12 条,其中 15 号矿体为主矿体。矿体在空间上集中分布于近东西向断裂控制的构造蚀变带内,形态呈脉状、透镜状,矿体长 30. 00~930. 00 m,厚 6.39~65.50 m,各金矿体的品位为 3.96×10-6~5. 09×10-6。15 号金矿体位于近东西向断裂东段,平均厚度 31.21 m,平均品位 4.44× 10-6,最高品位49.28×10-6。该矿床累计查明金资源量超60. 00 t,平均品位3.7×10-6 (张文林等,2020)。
-
梭罗沟金矿床以蚀变岩型金矿石为主,矿石成分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毒砂、褐铁矿,次为黄铜矿及微量的自然金,黄铁矿、毒砂是矿石中的主要含金矿物。围岩蚀变主要有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硅化、高岭石化、钠长石化。梭罗沟金矿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 Re-Os 同位素定年为 (238 ± 52)Ma(王兆成等,2012;Nie et al.,2018),可能代表初始矿源层的年龄,成矿后期煌斑岩脉黑云母 K-Ar年龄为 26.7~26.4 Ma(张文林等,2015),显示在煌斑岩脉形成前为主成矿期。
-
图3 冕宁张家坪子金矿床地质简图(据包小强,2016修改)
-
1—第四系;2—中三叠统第三段;3—中三叠统盐塘组;4—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5—蚀变岩;6—晚白垩世花岗斑岩;7—地层界线; 8—逆断层及编号;9—性质不明断层及编号;10—金矿体
-
2.2.2 斑岩(玢岩)型岩金矿床
-
目前已发现该类型岩金矿产地25处,其中中型矿床 3 处、小型矿床 12 处,矿点 10 处。已查明资源量 41.61 t,占四川省总量的 11.73%。主要产出在中生代侏罗纪—白垩纪、中生代—新生代白垩纪— 新近纪两个阶段,白垩纪—新近纪矿产地数量较多,代表性矿床为壤塘金木达金矿床(图5)。
-
金木达金矿床位于四川省阿坝州壤塘县北西,直线距离 27 km。地理坐标为:东经 100°47′04″~100°47′54″,北纬32°28′15″~32°29′00″。矿床东西长1.7 km,南北宽 1 km,面积 1.7 km2。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巴颜喀拉地块之可可西里—松潘周缘前陆盆地之马尔康滑脱—逆冲带。1992 年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川西北地质队找矿时发现了金木达金矿点。1995—2002年开展了普查评价工作,估算金资源量超2.51 t,平均品位2.94×10-6,为小型岩金矿床。1998—2002年进行了野外堆浸试验,生产黄金0.14 t以上。
-
图4 梭罗沟金矿床地质简图(据张文林,2020修改)
-
1—第四系;2—上三叠统曲嘎寺组3段玄武岩;3—上三叠统曲嘎寺组3段凝灰质角砾岩;4—上三叠统曲嘎寺组3段凝灰岩;5—上三叠统曲嘎寺组3段蚀变基性火山岩;6—上三叠统曲嘎寺组2段变质岩屑砂岩;7—上三叠统曲嘎寺组2段变质石英砂岩;8—上三叠统曲嘎寺组2段板岩;9—上三叠统曲嘎寺组2段变质砂岩;10—上三叠统曲嘎寺组1段灰岩;11—辉绿岩;12—煌斑岩脉;13—矿体;14—地质界线;15—性质不明断层;16—走滑断裂;17—韧性剪切带;18—水系
-
该矿床控矿构造属鱼托—达维复向斜西部次级鱼托褶断束中段一组北西西的金木达—南木达剪切断裂带,深成含矿流体在构造岩浆动力热能作用下,通过导矿构造携带多源混合含矿热液运移至地表构造角砾岩带聚集形成矿体。矿体赋存在该褶断束核部新都桥组炭质板岩与闪长玢岩接触带之次级强变形变质造角砾岩蚀变带中,其形态、产状及其延展严格受次级顺层断裂 F2-3、F2-4、F2-5张扭性造角砾岩带控制。
-
图5 金木达金矿床地质简图(据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川西北地质队,2004⑦修改)
-
1—第四系残坡积层;2—上三叠统新都桥组三段;3—上三叠统新都桥组二段;4—上三叠统新都桥组一段;5—上三叠统侏倭组;6—燕山晚期花岗闪长斑岩;7—燕山早期石英闪长玢岩;8—实测及推测地质界线;9—实测及推测逆断层及编号;10—实测及推测断层及编号;11—实测及推测平移断层及编号;12—金矿体及编号;13—水系
-
主要金矿体为Ⅰ、Ⅱ号,Ⅰ号矿体长 300 m,控制垂深 209 m,平均厚 4. 08 m,平均品位 3.36×10-6,占矿床资源量 6.19%;Ⅱ号矿体长 620 m,控制垂深 200~260 m,平均厚 7.35 m,平均品位 2.97×10-6,占矿床资源量93.81%,为主要工业矿体。
-
矿床工业类型以斑岩(玢岩)型为主。矿石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黄铜矿、辉锑矿、针铁矿、硫锑砷铜矿、毒砂、自然银、褐铁矿等。近矿围岩蚀变类型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黄铁绢英岩化、辉锑矿化、碳酸盐化以及风化淋滤作用生成的褐铁矿化,个别地段可见黄铜矿化、绿泥石化等,与金矿化关系最密切的主要为硅化、黄铁矿化、黄铁绢英岩化和褐铁矿化。与金矿形成关系密切的石英闪长玢岩(矿化及无矿)及硅化石英 Rs-Sr 等时线年龄为 (219 ± 12)Ma 和(187 ± 12)Ma,为印支晚期—燕山早期成矿(张均等,2002)。
-
2.2.3 岩浆热液型岩金矿床
-
目前已发现该类型岩金矿产地76处,其中中型矿床1处、小型矿床11处,矿点64处,工作程度均较低,已查明资源储量 32.51 t,占四川省总量的 9.16%。主要在元古宙、中生代三叠纪—白垩纪两个阶段出现,中生代三叠纪—白垩纪岩金矿产地出露最多,代表性矿床为康定黄金坪金矿床(图6)。
-
黄金坪金矿床位于四川省康定县城北东 60°方向,直线距离 22 km,地理坐标为:东经 102°09′30″~102°10′30″,北纬30°07′50″~30°09′20″。该矿床位于上扬子陆块之康滇基底断隆带(攀西上叠裂谷)之南北向构造体系北端。1983—1986 年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402地质队在瓦斯沟—孔玉一带开展金矿踏勘检查并发现黄金坪金矿点,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川西北地质队 1985 年起对矿床进行了普查工作,1988年I号主矿体转入了详查,1989 年1月提交了详查地质报告。矿床金矿石平均品位 6.34×10-6,估算金金属资源量为2.71 t,为小型岩金矿床。1989—1997 年围绕该矿床也开展过不同程度的矿产研究工作,1993年后进行了金矿开发。
-
由鸡心梁子复式背斜、昌昌断裂、红峰断裂等南北构造构成,断裂构造活动具多期性和继承性特点。康定群“咱里组”混合岩原岩中分散的金元素在混合岩化、花岗岩化作用下形成含金矿液流体,运移至断裂破碎带中充填交代形成含金矿化带和金矿体,其产出严格受构造控制,控矿构造为北西向、北东—南西向脆-韧性剪切断裂破碎带。金矿体赋矿岩石以角闪质混合岩为主,次为混合花岗岩、角砾状斜长角闪混合岩,岩石普遍遭受动力变质和混合岩化作用明显。
-
黄金坪金矿床内共发现5条金矿带,I~V号金矿带分别受 F1~F5号断层控制,主要有 I号和Ⅲ号两个工业矿体,分别赋存于 I号和Ⅲ号金矿带中。I号矿带规模大,是主要矿带,Ⅲ号金矿体为次要矿体(曹志敏和李佑国,1992;赵文菊,2012)。I号金矿带由 1个主矿体和2个支矿体组成。受F1号脆-韧性剪切断裂破碎带控制,主矿体位于 I 号金矿带主蚀变破碎带南段,是矿床中规模最大的矿体,占矿床总资源量的95%以上,矿体出露断续长540 m,垂直延伸 590 m,并向深部还有延续,厚度一般 1. 00~4. 00 m,最厚达 8.20 m,含金品位不均匀,一般为 1.6×10-6~61.2×10-6,最高单样品位可达286.6×10-6,平均品位9.5 ×10-6。2个支矿体位于I号金矿带两侧蚀变破碎带中,其规模较小,品位较低,为次要矿体,呈不规则脉状,长 115~125 m,向深部延伸 152~155 m,厚 0.60~1.12 m,品位2.2×10-6~4.5×10-6。Ⅲ号金矿体长约 185 m,垂直控制延伸 189 m,与Ⅲ号金矿带一致,形态为较规则陡倾薄脉状,厚度稳定,一般为 0.25~0.90 m,平均厚 0.76 m,品位一般为 1.62× 10-6~15.70×10-6,最高单样品位达39×10-6,平均品位 5.32×10-6。
-
矿床工业类型以石英脉型为主,蚀变岩型次之。其中黄铁矿石英脉型主要分布于矿体上部,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分布于矿体下部,蚀变岩型在金矿体中皆有出露,地表氧化带则以褐铁矿化形态出现。矿石矿物成分较复杂,已知矿物达 40 余种,主要为黄铁矿,其次为方铅矿、黄铜矿和自然金,含微量闪锌矿、斑铜矿、磁黄铁矿和碲-金-银矿物系列。矿体浅部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向深部矿物的种类和含量增加,含金品位变富。围岩蚀变与金矿化关系密切,主要为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其次为绿泥石化和高岭土化。黄金坪金矿床 3组含金石英脉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得的年龄分别为(50.5 ± 5. 0)Ma、(16.7 ± 1.6)Ma、(4.9 ± 0.4)Ma。结合区域含金石英脉测年结果认为(16.7 ± 1.6)Ma 的含金石英脉为主成矿年龄,属喜山期 (黄君华,2015)。
-
2.2.4 接触交代(矽卡岩)型岩金矿床
-
目前仅发现该类型岩金矿产地 2 处(理塘打马池觉中型铜金矿床、若尔盖阿西小型岩金矿床)。工作程度较低。已查明资源量 9.15 t,占四川省总量的 2.58%。主要出露在中生代三叠纪—白垩纪,代表性矿床为若尔盖阿西金矿床(图7)。
-
阿西金矿床位于四川省西北部若尔盖县城北东35°方向,直平距约20 km,地理坐标为:东经103° 04′~103°08′30″,北纬 33°43′00″~33°45′00″,东西长 6.50 km,南北宽 3.80 km,面积 10.35 km2。该矿床位于巴颜喀拉—松潘周缘前陆盆地北缘,属巴颜喀拉推覆造山带与南秦岭推覆造山带的复合部位。 1985—1988 年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物探队对原有阿西铁铜矿地质资料的二次开发、岩心复查时发现了阿西金矿点,1991—1995年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川西北地质队完成矿床普查工作, 1994年对阿西金矿床进行了边探边采;2007年 4月至 2008 年 3 月由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出资对该矿床开展了详查工作,矿床平均品位 4.27×10-6,估算金金属资源量4. 05 t,矿床规模为小型。
-
图6 黄金坪金矿床地质简图(据赵文菊,2012修改)
-
1—第四系残坡积层;2—混合岩化斜长角闪岩;3—角砾状混合岩;4—闪长质混合岩;5—花岗闪长混合片麻岩;6—混合花岗岩;7—混合花岗闪长岩;8—变质辉绿岩;9—角闪石岩;10—辉长岩脉;11—长英岩脉;12—蚀变破碎带;13—金矿体及编号;14—实测及推测地质界线;15—混合岩界线;16—实测逆断层及编号;17—实测正断层及编号;18—性质不明断层及编号
-
图7 阿西金矿床地质简图(据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川西北地质队,2008⑧修改)
-
1—第四系;2—中三叠统杂尕山组五段;3—中三叠统杂尕山组四段;4—中三叠统杂尕山组三段;5—早侏罗世石英闪长岩;6—早侏罗世黑云母闪长岩;7—岩体接触产状;8—实测及推测逆断层及编号;9—实测及推测平推断层及编号;10—实测地质界线;11—矿体及编号
-
阿西金矿床金矿(化)带和金矿体赋存于闪长岩体的内、外接触带及北西、北东向断裂破碎带中,岩浆侵位活动形成的含金矿液流体结合构造含矿热液叠加形成金矿(化)带和金矿体,赋矿地层主要为中三叠统扎尕山组第四段。
-
阿西金矿床包括阿西、洼欠沟、团结 3 个矿段,其中阿西矿段圈出规模大小不等金矿体30条(其中盲矿体 16条),洼欠沟矿段圈定金矿体 5条,团结矿段圈定金矿体 5 条。矿床内金矿体一般长 40~930 m,厚 1.75~4.50 m,最厚达 16.80 m,品位一般 3. 06×10-6~4.57×10-6,最高 70.15×10-6。阿西矿段按Ⅱ勘探类型进行勘查,地表以40 m工程间距施工探槽,浅部坑探工程段高 40 m,穿脉 20~40 m,深部按80 m×80 m钻探系统控制;洼欠沟、团结矿段按Ⅲ 勘探类型进行勘查,地表按20~40 m间距施工探槽,浅部坑探工程段高 30~40 m、穿脉 20~40 m,深部仅施工了少量钻孔工程。
-
金矿石自然类型主要有变砂岩型、角砾岩型、矽卡岩化大理岩型、石英闪长岩型和板岩型,变砂岩型是矿床内最主要的金矿石类型。围岩蚀变内接触带出现大量高岭土化、褐铁矿化、绿帘石化和绿泥石化,外接触带出现了强烈的碳酸盐化和硅化,局部还发生了黄铜矿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等,常常伴生出现一些自然金、黄铜矿、黄铁矿、赤铁矿等金属矿化现象。与金矿关系较密切的达果石英闪长岩 U-Pb 年龄值为 190 Ma(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川西北地质队,2000⑨),显示为燕山期成矿。
-
3 成矿有关要素特征对比分析
-
四川省西部从岩金矿床各成因类型内选取的浅成中低温热液型中层控—热液型东北寨岩金矿床及构造—热液型张家坪子金矿床、海相火山岩型中基性火山岩型梭罗沟金矿床、斑岩(玢岩)型金木达金矿床、岩浆热液型黄金坪金矿床及接触交代 (矽卡岩)型阿西金矿床建立了成矿模式,从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作用特征等进行解剖研究、对比分析,高度综合和理论概括了各典型岩金矿床特点(四川省地质调查院,2020⑤)。以 1∶20 万、1∶5 万水系沉物测量结合 1∶1 万~1∶2.5 万土壤测量成果资料为基础,对四川省内30多处岩金矿床(点)化探资料进行了系统总结研究、综合归纳,建立了四川省西部岩金矿化探找矿模型(陈德友,1998),从成矿构造系统的开放性、成矿构造的有序结构以及成矿构造的功能结构等方面探讨了川西北地区金矿成矿的构造动力学问题等(王全伟等,2003),加深了岩金矿成矿作用的研究。本次深入总结各典型岩金矿床有利成矿因素及标志等(表2),主要从赋矿岩层(石)、岩浆岩、断裂构造、地球化学、围岩蚀变、金产状及粒度6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6个典型岩金矿床可大致概况以下特点:
-
(1)赋矿岩层(石):除岩浆热液型黄金坪金矿床赋矿岩石为前震旦系康定群“咱里组”混合岩外,其余岩金矿床赋矿地层主要为中—上三叠统,仅岩金矿床的容矿岩层(石)略有不同。
-
(2)岩浆岩:基性、中酸性岩脉都较发育,且与金矿化关系密切,部分岩脉本身具有容矿特征,金矿化指示意义明显。
-
(3)断裂构造:典型岩金矿床成矿要素皆与构造有关,断裂具有控矿、导矿、容矿特征,总体上为成矿前期或成矿期断裂破碎带的空间展布、规模、产状等控制或指示金矿(化)带(体)特征,但成矿后期断裂多为破矿构造,一般断裂规模不大。
-
(4)地球化学:与金矿床有关的微量元素组合中,Au、As、Sb元素皆为成矿指示元素。各岩金矿床头晕和尾晕的指示元素略有不同,其中:东北寨金矿床中Cu、Bi组合弱正相关,可能是尾晕指示元素, Ba 元素为前缘晕指示元素;张家坪子金矿床中 Pb 特高含量结合Cu或Ba高含量叠加,寻找Au矿体存在的意义较大;黄金坪金矿床中 Ba 和 As 分别在头晕和尾晕中出现。
-
(5)围岩蚀变: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共性围岩蚀变为硅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其中:东北寨岩金矿床中还发育含砷黄铁矿、毒砂、雄黄、辉锑矿等典型低温热液矿物;梭罗沟岩金矿床次生的褐铁矿化(红化)及绢云母化等蚀变特征也明显,黄铁矿化、毒砂矿化发育程度与金品位呈正相关;金木达、黄金坪及阿西岩金矿床中褐铁矿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等蚀变特征也较显著。
-
(6)金产状及粒度:在氧化矿石中都可见自然金出现,形态多样,主要金产状及粒度是以超显微粒状金、裂隙金、包裹金、晶隙金的形式赋存在黄铁矿、毒砂、辉锑矿、黝铜矿、方铅矿等载金矿物中,其次为石英或伊利石。
-
岩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差异决定了金矿床在时空上具有显著的集中分布特征(韦永福和孙培基,1995;王世称和陈永良,1999b;叶天竺等,2013),对典型岩金矿床的深入总结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岩金矿床成矿作用经过多期次、多阶段、多层次的构造改造作用,成矿物质经预富集—工业富集过程形成金矿床。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加强对典型岩金矿床成矿作用的认识,是研究岩金成矿作用及找矿模型的基本要求。位于不同成矿带的不同类型典型岩金矿床展示了不同的金矿成矿作用特征,是区域找矿勘查中重要的对比性线索,亦为矿床成因研究的重点实例。针对已发现具体典型岩金矿床具备的共性特征结合有利地质条件、有效的找矿技术手段及各种直接的或间接的矿化信息等进行成矿规律总结研究,强调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和矿化标志,进一步识别出成矿地质现象,提出地表浅部或已知矿床深部矿、隐伏矿可类比并能进一步勘查的有效找矿靶区、成矿远景地段,指导找矿勘查,可减少地质工作的盲目性。
-
综上所述,四川省西部各典型岩金矿床虽所处成矿区带、大地构造位置不同,但在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作用上有较多的共性特征,显示四川省典型岩金矿床的成矿规律特征有相同之处,各类型也略有差异。
-
4 资源潜力及找矿方向
-
4.1 资源潜力
-
2011年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中国西部金矿勘查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新发现了甘肃大桥 (陕亮等,2016)、新疆卡特巴阿苏(张褀等,2015)等金矿,部分中小型金矿床一跃成为大型、超大型金矿床,如青海省曲麻莱县大场、都兰沟里、五龙沟等金矿床(张伟等,2016)、云南鹤庆北衙、新疆萨瓦亚尔顿、甘肃阳山(蔺志永等,2016)及早子沟(陈国忠等,2015)等岩金矿床。四川省重大找矿成果主要集中在锂、钒钛磁铁矿及石墨等矿种上,同时张家坪子金矿床在矿体深部实现找矿新突破。
-
四川省西部岩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复杂,在主要成矿区带上由于地理气象等因素,地质勘查程度总体较低,基础研究较为薄弱。金具有特殊的地球化学特征,目前仅以1986年后开展的系统第二轮1∶20 万区域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为主体,分析元素限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局部有以找矿目的开展的1∶ 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仅1∶5万区域地质(矿产) 调查覆盖了四川省内重要成矿带。中国金矿资源探矿钻探验证工作严重偏少、偏浅,潜在金矿资源未被发现,大部分探矿工程均未接触第二富金带,据近几年深部找矿成果以及国外金矿探采经验,中国大部分岩金矿集区在500 m以下应该存在第二甚至第三富金带,深部找矿潜力巨大(王斌等,2020),四川省情况也是如此。四川省西部近年来在重要的义敦—香格里拉(造山带弧盆系)成矿带Ⅲ-32甘孜—理塘(洋盆结合带)Au-(Cu-Ni)成矿亚带上发现了嘎啦、尼多、错阿、雄龙西、阿加隆洼、曲开隆洼、宰乌隆洼、阿达龙金、梭罗沟、菜园子、向阳、博念等金矿床,梭罗沟金矿床是目前甘孜—理塘金矿带上查明资源量最大的岩金矿床,累计查明金资源量超60. 00 t,平均品位3.7×10-6 (郇伟静等,2013;张文林等,2020),2018年最新勘查成果结合了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物探方法对 15 号矿体向东深部进行了找矿预测及钻探验证,新增金金属量7.29 t,平均品位4.14×10-6,均为隐伏矿体(张文林,2019),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显示了老矿区深部找矿潜力。其他与金矿有关的重要成矿带如阿尼玛卿成矿带Ⅲ-29、北巴颜喀拉—马尔康成矿带Ⅲ-30等新发现的矿点或老矿山的突破较少,总体新增资源量的金矿床规模偏小。
-
4.2 找矿方向
-
根据初步总结的典型岩金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成矿作用要素等共性特点,在成矿时代和成矿空间上具有明显的集中特性,圈定了一些远景范围 (图1),建议重点选择在阿尼玛卿成矿带Ⅲ-29(水神沟及二道桥范围)、北巴颜喀拉—马尔康成矿带 Ⅲ-30(鱼托、日部及刷经寺范围)、义敦—香格里拉 (造山带弧盆系)成矿带Ⅲ-32(普马—索西公、拉斯、错阿、嘎拉—雄龙西、阿达隆—尼阔隆洼、冬祖 —芒多及木里范围)中部署开展 1∶5万~1∶2.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地质矿产调查评价等基础性工作,系统分析金等贵金属、有色金属、稀有稀土金属元素等,新成果将提供出大量的有价值的直接信息。适时提高地球化学研究,深化相关理论,夯实实地调查与成矿规律研究,结合矿床分布的等间距性规律,运用深穿透地球化学等方法寻找有利靶区(宋明春等,2010),类比相应远景区或区域范围内的典型矿床特征,寻找类似成因矿产,并优选出可进一步开展工作的基地。在已知典型或有潜力矿床深部,根据矿体侧伏规律、尖灭再现规律、分支复合规律,利用构造地球化学叠加晕以及大功率激电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CSAMT)、频谱激电法等地球物理探测方法,结合深钻技术,助力深部找矿取得新突破(黎世美等,1996;王建新等,2014;孙凤舟等,2016),为岩金等矿种做实战略选区和新发现矿产地奠定基础及依据。
-
近年来,黄金地质领域不断更新找矿理论和认识,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解译、卫星定位、矿床评价等现代找矿技术得到了广泛推广和运用,极大地拓展了找矿空间(王成辉等,2012),以往四川省在岩金矿床勘查过程中,限于当时技术设备及经济技术条件限制,勘查深度一般都只到 500 m 以浅, 500 m 以下的矿体大多未进行控制,已有勘查资料显示相当部分矿床在原勘查最大深度部位的矿体厚度、矿石品位均无明显变化,深部矿体未控制到边界(四川省地质调查院,2011③)。加强四川省在重要成矿带上开展大比例尺的地质、物探、化探等基础性工作,提高地质勘查工作程度,推广和运用现代找矿技术,在已知岩金矿床深部采用钻探进行攻深找盲,在有利岩金成矿带上结合区域地质构造与成矿演化,研究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成矿规律,优选靶区中部署找矿增储所需手段,四川省岩金矿可望在成矿理论上和找矿实践上有较好的期待,将在岩金矿床深部、外围以及空白区释放出巨大的找矿潜力,资源储量也会有较大的增量变化。
-
5 结论
-
(1)四川省典型岩金矿床主要成因类型有浅成中低温热液型、海相火山岩型、斑岩(玢岩)型、岩浆热液型及接触交代(矽卡岩)型5大类。其中浅成中低温热液型中层控-热液型岩金矿床主要赋存在与岩浆作用及变质作用无明显直接成因的地层中、构造-热液型岩金矿床主要产于与岩浆作用及变质作用无明显直接成因的碳酸盐岩构造裂隙中;海相火山岩型以中基性火山岩型岩金矿床为主,矿体受火山机构及次火山岩侵入接触构造控制明显;斑岩 (玢岩)型岩金矿床主要产于次火山岩或其围岩接触带内以及附近的喷出岩、火山碎屑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中;岩浆热液型岩金矿床大都产于岩浆岩内或与岩浆岩在时空及成因联系密切的火山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中;接触交代(矽卡岩)型岩金矿床主要发生在侵入岩体与围岩通过接触交代作用形成的矽卡岩矿床。针对各类型典型岩金矿床中有关要素特征的对比分析,以期为岩金矿找矿工作提供一定参考,但由于四川省地质构造和成矿演化的复杂性以及认识水平的限制,仅属于阶段性认识。
-
(2)四川省西部岩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复杂,是重要且较集中的产出地,潜在的岩金矿资源丰富。岩金矿床成矿时期在晋宁期—喜山期皆有出露,已知大中型岩金矿床形成以印支期—喜山期为主成矿期,但在金矿勘查开发上进展缓慢,勘查工作程度上亦属较低的省份。国务院在“十四五”规划决议中明确中提出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特别是中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重心向西部转移,四川省应抓住机遇,充分运用现代找矿技术,找矿方向重点选择在阿尼玛卿成矿带Ⅲ-29、北巴颜喀拉— 马尔康成矿带Ⅲ-30、义敦—香格里拉(造山带弧盆系)成矿带Ⅲ-32中围绕重点调查区、矿业权空白区加大勘查力度,提交勘查区块建议,在重要矿山深部进行攻深找盲,实现勘查增储。
-
致谢 张艳工程师制作了有关图件,论文成稿和修改过程中匿名审稿专家提出了宝贵修改意见,在此表示真诚的谢意!
-
注释
-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2018. 中国矿产资源报告[R].
-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2020. 中国矿产资源报告[R].
-
③ 四川省地质调查院 .2011. 四川省金矿资源潜力评价成果报告[R].
-
④ 四川省地质调查院 .2012.1∶50 万四川大地构造相图说明书[R].
-
⑤ 四川省地质调查院.2020. 中国矿产地质志(四川卷)贵金属矿产(金)[R].
-
⑥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川西北地质队.2019. 四川省松潘县东北寨金矿床勘探实施方案[R].
-
⑦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川西北地质队.2004. 四川省壤塘县金木达金矿区Ⅰ、Ⅱ号矿体浅部勘查报告[R].
-
⑧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川西北地质队.2008. 四川省若尔盖县阿西金矿区详查地质报告[R].
-
⑨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川西北地质队 .2000. 那盖幅 (I48E013005)阿西幅(I48E014005)1∶5万区域地质调查联测报告[R].
-
⑩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队.2007. 四川省木里县梭罗沟金矿勘探地质报告[R].
-
参考文献
-
Nie F, Liu S S, Shi M F, Shi H Z, Fan W Y. 2018. New Re-Os dating of auriferous pyrite from the Suoluogou Large Gold Deposit in Muli County, West Sichuan Province[J]. Acta Geol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 92(3): 1270–1271.
-
包小强 . 2016. 张家坪子金矿床成矿机制及矿化富集特征[D]. 兰州: 西北师范大学.
-
曹志敏, 李佑国 . 1992. 康定黄金坪金矿床原生晕分带特征及找矿意义[J]. 矿物岩石, 12(2): 53–60.
-
陈柏林 . 2002. 论中国金矿床成矿时代特点[J]. 地质地球化学, 30 (2): 66–73.
-
陈德友. 1998. 四川西部主要类型金矿区域化探找矿模型[J]. 四川地质学报, 18(2): 131–140.
-
陈国忠, 梁志录, 王建龙, 李鹏兵, 麻红顺, 张愿宁 . 2015. 甘肃合作早子沟金矿床品位变化规律及特征探讨[J]. 矿床地质, 34 (1): 149–162.
-
陈毓川, 王登红, 林文蔚. 1998. 中国岩金矿床成矿系列[J]. 矿床地质, 17(S1): 87–92.
-
陈毓川, 王登红, 陈郑辉. 2010. 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技术要求[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
黄君华 . 2015. 黄金坪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D]. 成都: 成都理工大学, 26–30.
-
黎世美, 黄建军, 瞿伦全, 王小生, 苏振邦, 岳铮生 . 1996. 小秦岭金矿地质和成矿预测[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5.
-
李小壮. 1992. 川西北地区“东北寨式”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条件及成矿模式[J]. 四川地质学报, 12 (S1): 13–21.
-
蔺志永, 张生辉, 牛翠祎, 喻光明, 雷时斌. 2016. 中国金矿资源调查报告[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7–209.
-
刘山恩. 2016. 中国黄金年鉴[M]. 北京: 中国黄金协会.
-
刘山恩. 2022. 中国黄金年鉴[M]. 北京: 中国黄金协会.
-
牛翠祎, 刘烊, 张岱 . 2018. 中国金矿成矿地质特征、预测模型及资源潜力[J]. 地学前缘, 25(3): 1–12.
-
陕亮, 张东明, 庞迎春, 刘家军, 张万益, 赵辛敏, 张忠平. 2016. 西秦岭大桥金矿区晚三叠世岩浆活动锆石 U-Pb定年及 Lu-Hf同位素证据[J]. 地质通报, 35(12): 2045–2057.
-
宋焕霞, 景明, 赵桂军, 陶亦冶, 文锦明. 2016. 四川阿西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模型[J]. 金属矿山, 475(1): 114–117.
-
宋明春, 崔书学, 伊丕厚, 徐军祥, 袁文花, 姜洪利, 张丕建, 万国普, 王化江, 沈昆, 温桂军, 孙丙伦, 李世勇, 杨之利, 周明岭, 高书剑, 曹春国, 魏绪峰, 孟庆宝, 焦秀美, 黄太岭, 王玉敏. 2010. 胶西北金矿集中区深部大型—超大型金矿找矿与成矿模式[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332.
-
孙凤舟, 李惠, 禹斌, 李东生, 邓元良, 魏占浩, 魏子鑫, 陈建林, 陈苏龙. 2016. 青海五龙沟矿集区典型金矿床深部盲矿预测构造叠加晕模型[J]. 矿产勘查, 7(2): 339–345.
-
王斌, 李景朝, 王成锡, 郑啸, 孙克峰. 2020. 中国金矿资源特征及勘查方向概述[J]. 高校地质学报, 26(3): 121–131.
-
王成辉, 王登红, 黄凡, 徐珏, 陈郑辉, 应立娟, 刘善宝. 2012. 中国金矿集区及其资源潜力探讨[J]. 中国地质, 39(5): 1125–1142.
-
王成辉, 徐珏, 黄凡, 陈郑辉, 应立娟, 刘善宝 . 2014. 中国金矿资源特征及成矿规律概要[J]. 地质学报, 88(12): 2315–2325.
-
王登红, 陈毓川, 徐钰, 邹天人, 薛君烈, 骆耀南, 伍广宇, 李志伟, 余金杰, 闫升好, 杨建民, 傅旭杰, 付小方, 傅德明 . 2005. 中国新生代成矿作用[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853.
-
王登红, 应立娟, 王成辉, 陈郑辉, 许建祥, 曾载淋, 陈毓川, 徐珏, 白鸽. 2007. 中国贵金属矿床基本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J]. 地学前缘, 14(5): 71–81.
-
王建新, 李华强, 田增彪, 王身龙, 王洪生, 费海岩 . 2014.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在峪耳崖金矿勘探中的应用[J]. 矿产勘查, 5 (1): 49–52.
-
王全伟, 姚书振, 梁斌. 2003. 川西北地区金矿成矿构造动力学探讨 [J]. 地质科技情报, 24(4): 80–84.
-
王世称, 陈永良 . 1999a. 大型、超大型金矿床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标志[J]. 黄金地质, 5(1): 1–5.
-
王世称, 陈永良. 1999b. 中国大型金矿床空间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 [J]. 地球科学: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4(5): 455–458.
-
王兆成, 勾永东, 范晓, 罗涛 . 2012. 四川木里梭罗沟金矿黄铁矿标型特征及地质意义[J].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34(6): 729–734.
-
王治华. 2018. 甘肃阳山金矿带大规模成矿作用与重大地质事件耦合关系[D].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韦永福, 孙培基 . 1995. 中国金矿区域成矿地质背景[J]. 黄金地质, 1(3): 1–7.
-
夏勇, 张瑜, 苏文超, 陶琰, 张兴春, 刘建中, 邓一明. 2009. 黔西南水银洞层控超大型卡林型金矿床成矿模式及成矿预测研究[J]. 地质学报, 83(10): 1473–1482.
-
薛建玲, 庞振山, 叶天竺, 甄世民, 陶文, 杨添天 . 2017. 中国金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研究[J]. 地学前缘, 24(6): 119–132.
-
郇伟静, 李娜, 袁万明, 龚庆杰, 张静, 王庆飞 . 2013. 四川甘孜理塘金成矿带成矿时代与构造活动的裂变径迹研究[J]. 岩石学报, 29(4): 1338–1346.
-
叶天竺, 吕志诚, 庞振山, 张德全, 刘士毅, 王全明, 刘家军, 程志中, 李超岭, 肖克炎, 甑世民, 杜泽忠, 陈正乐. 2014. 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总论)[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
叶天竺, 肖庆辉, 张智勇 . 2013. 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技术要求[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
张均, 吕新彪, 杨逢清, 廖群安, 王苹, 王可勇, 张晓军, 王全伟, 王红梅, 陈康林, 付绍洪 . 2002. 川西北金矿地质和成矿预测[M]. 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304.
-
张褀, 薛春纪, 赵晓波, 冯博, 邢浩, 莫宣学, 赵树铭, 杨维忠, 邢令 . 2015. 新疆西天山卡特巴阿苏大型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和成岩成矿年代[J]. 中国地质, 42(3): 411–437.
-
张伟, 陈丛林, 张生辉, 贾群子, 马飞宙. 2016. 青藏高原(青海片区) 矿产资源调查报告[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305–312.
-
张文林 . 2019. 四川木里梭罗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 [D]. 成都: 成都理工大学, 30–35.
-
张文林, 曹华文, 杨志民, 席孝义, 刘文武, 彭仕冕, 郑硌. 2015. 四川梭罗沟大型金矿区新生代碱性煌斑岩脉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34(1): 110–119.
-
张文林, 席孝义, 余旭辉, 文怀忠, 林鑫, 魏永峰, 曹华文. 2020. 四川木里梭罗沟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 流体包裹体及 C-H-O 同位素的证据[J]. 矿物岩石, 40(3): 80–91.
-
赵文菊 . 2012. 川西黄金坪地区岩浆演化与成矿作用研究[D].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9–20.
-
郑明华, 周渝峰, 顾雪峰. 1991. 四川东北寨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成因意义[J]. 地质科学, 26(2): 159–173.
-
摘要
四川省西部是该省岩金矿床重要且较集中的产地,2011年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以来,四川省在岩金找矿中也有较多新发现,但总体上金矿勘查开发进展缓慢,地质工作程度较低。本文从各矿床成因类型中选取层控-热液型东北寨金矿床、构造-热液型张家坪子金矿床、海相火山岩型梭罗沟金矿床、斑岩(玢岩) 型金木达金矿床、岩浆热液型黄金坪金矿床及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阿西金矿床作为研究对象,在重点介绍其矿床地质特征及勘查程度的基础上,总结其成矿地质共性特征,并探讨四川省西部各典型岩金矿床成矿规律,以期为该地区的岩金矿找矿工作提供一定参考,助力同类型金矿资源勘查与评价工作。
Abstract
Western Sichuan Province is an important and relatively concentrated region of rock-gold deposits. Since the strategic action of prospecting breakthrough in 2011, there have been many new discoveries in rock-gold prospecting in Sichuan Province, but the progress in gold deposit exploration was slow and little geological work degree is carried out. In this paper, layer-controlled hydrothermal type Dongbeizhai gold deposit, structural-hydrothermal type Zhangjiapingzi gold deposit, marine volcanic type Suoluogou gold deposit, porphyry (lamprophyre) type Jinmuda gold deposit, magmatic hydrothermal type Huangjinping gold deposit, and contact metasomatic (skarn) type Axi gold deposit a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deposits and exploration degree, the general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re summarized, and the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of each typical rock-gold deposit in western Sichuan Province is discussed, 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ospecting of rock-gold deposits in this area, and support the explo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similar gold depos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