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分享给微信好友或者朋友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

引用本文: 付桥林,杜蔺,勾明明,蔡国盛,黄威虎,曾凡祥,罗勇军,娄经双,巩鑫. 2023. 云南维西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望香台矿段矿石组合特征及成矿机制[J]. 矿产勘查,14(5):718-729.

Citation: Fu Qiaolin,Du Lin,Gou Mingming,Cai Guosheng,Huang Weihu,Zeng Fanxiang,Luo Yongjun,Lou Jingshuang,Gong Xin. 2023. Ore assemblage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ic mechanism of Wangxiangtai ore combination of Dabaoshan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 in Weixi, Yunnan Province[J]. Mineral Exploration,14(5):718-729.

作者简介:

付桥林,男,1981年生,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找矿工作;E-mail:3636068360@qq.com。

通讯作者:

杜蔺,男,1984年生,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找矿及矿床学研究;E-mail:370611046@qq.com。

中图分类号:P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801(2023)05-0718-12

DOI:10.20008/j.kckc.202305004

参考文献
毕献武, 唐永永, 陶琰, 王长明, 胥磊落, 戚华文, 木兰 . 2019. 西南三江碰撞造山带沉积岩容矿 Pb-Zn-Ag-Cu 贱金属复合成矿与深部过程[J]. 岩石学报, 35(5): 1341-1371.
参考文献
曹晓民, 董涛, 余海军, 张向飞, 熊波, 张传昱, 段召燕, 杜斌 . 2022. 滇西北香格里拉市格咱铜多金属矿集区地质演化与成矿作用[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42(1): 50-61.
参考文献
成连华, 杨松, 向洪流 . 2006. 云南省维西县大宝山铜(银)矿床地质-矿化特征及其综合找金潜力[J]. 矿产与地质, 20(2): 152-154.
参考文献
邓军, 王长明, 李龚健 . 2012. 三江特提斯叠加成矿作用样式及过程[J]. 岩石学报, 28(5): 1349-1361.
参考文献
邓军, 王长明, 李文昌, 杨立强 . 2014. 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带与成矿作用研究态势及启示[J]. 地学前缘, 21(1): 52-64.
参考文献
杜斌, 李高, 王磊, 鲁佳, 肖文进, 薛伟. 2022. 藏东玉龙斑岩型铜 (-钼-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J]. 矿产勘查, 13(1): 19-28.
参考文献
高兰, 肖克炎, 丛源, 丁健华, 刘亚玲, 修群业, 王少文 . 2016. 西南三江锌铅银铜锑金成矿带成矿特征及资源潜力[J]. 地质学报, 90(7): 1650-1667.
参考文献
巩鑫, 付桥林, 姜伟, 崔姗姗 . 2017. 云南大宝山铜矿区矿体地质特征及矿石体重与品位关系探讨[J]. 矿产勘查, 8(2): 300-305.
参考文献
巩鑫, 曾道国, 付桥林, 勾明明, 黄威虎. 2019. 云南大宝山矿区望香台矿段的发现、地质特征及意义[J]. 矿产勘查, 10(4): 863-869.
参考文献
巩鑫, 付桥林, 曾道国, 蔡国盛, 黄威虎, 杜蔺. 2020. 云南维西大宝山铜矿地质特征及矿石中 Ag 与 Cu 关系探讨[J]. 地质与勘探, 56(1): 49-58.
参考文献
何明勤, 刘家军, 李朝阳, 李志明, 刘玉平, 杨爱平, 桑海清 . 2006. 云南兰坪白秧坪铜钴多金属矿集区矿石中石英的40Ar-39Ar年龄[J]. 地质科学, 41(4): 688-693.
参考文献
贺文 . 2018. 西藏铁格隆南斑岩-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 Cu-Au 矿床成矿系统研究[D].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138.
参考文献
江思宏, 聂凤军, 张义, 胡朋 . 2004.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研究最新进展[J]. 地学前缘, 11(2): 401-411.
参考文献
黎彤, 倪守斌, 等 . 1990. 地球和地壳的化学元素丰度[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136.
参考文献
李敏同, 陈晓东, 许远平, 谢万洪, 周洪兵, 孙崇, 波刘宏 . 2018. 东昆仑那更康切尔沟银矿床银矿物特征及成矿元素沉淀机制浅析[J]. 地质论评, 64(3): 723-736.
参考文献
李壮, 郎兴海, 丁帅, 李海峰, 杨宗耀, 施硕, 王立强, 李于海 . 2017. 西藏斯弄多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锌矿床银的赋存状态研究[J]. 地球学报, 38(5): 687-701.
参考文献
刘家军, 翟德高, 李志明, 何明勤, 刘玉平, 李朝阳. 2010. 兰坪盆地白秧坪银铜多金属矿集区中银、钴、铋、镍的赋存状态与成因意义[J]. 岩石学报, 26(6): 1646-1660.
参考文献
刘学龙, 李文昌, 周云满, 赵成峰, 王基元, 李庆锐, 李守奎, 王海, 陆波德, 周杰虎, 李方兰, 刘雪. 2022. 滇西保山地块金厂河矿集区铁铜金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系统[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42(1): 133-150.
参考文献
倪培, 迟哲, 潘君屹 . 2020. 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成矿流体与找矿预测研究: 以华南若干典型矿床为例[J]. 地学前缘, 27(2): 60-78.
参考文献
宋国学, 秦克章, 李光明, 王乐 . 2018. 中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多金属矿床基本特征、研究进展与展望[J]. 岩石学报, 34(3): 748-762.
参考文献
苏之良, 陈兴龙, 董家龙 . 2004. 兰坪八宝山铜银矿床地质特征 [J]. 矿产与地质, 18(1): 39-41
参考文献
苏之良, 刘继顺, 马光. 2006. 维西大宝山铜-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和找矿远景分析[J]. 矿产与地质, 20(1): 23-26.
参考文献
唐菊兴, 丁帅, 孟展, 胡古月, 高一鸣, 谢富伟, 李状, 袁梅, 杨宗耀, 陈国荣, 李于海, 杨洪钰, 付燕刚. 2016. 西藏林子宗群火山岩中首次发现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以斯弄多银多金属矿为例[J]. 地球学报, 37(4): 461-470.
参考文献
许王, 刘福来, 冀磊, 王舫, 徐文涛, 王丹. 2021. 西南三江德钦— 维西地区中二叠—晚三叠世岩浆与古特提斯演化[J]. 岩石学报, 37(2): 462-480.
参考文献
叶庆同 . 1999. 西南天山金和有色金属矿床成矿条件和成矿预测 [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206.
参考文献
杨松, 董家龙, 张振亮, 何明球 . 2006. 云南兰坪—维西地区铜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研究[J]. 矿产与地质, 20(6): 640-644.
参考文献
张向飞, 李文昌, 杨镇, 王裕琴, 严桃桃, 张军军. 2022. 青藏高原东缘休瓦促钨钼矿区复式岩体时空分布及演化特征[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42(1): 105-121.
参考文献
赵宇浩, 戚学祥, 唐贯宗, 刘金科, 张超, 李洁. 2013. 云南维西大宝山铜矿 PGE 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J]. 岩石学报, 29(6): 2171-2183.
目录contents

    摘要

    云南维西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之三江成矿带昌都-兰坪-思茅地块中。矿床由南向北划分为望香台、滑石板、青龙山及二溪沟矿段。望香台矿段位于矿床东南侧,该矿段矿石种类繁多,矿石组合类型由地表向深部分别为孔雀石+蓝铜矿+褐铁矿、辉铜矿+石英+褐铁矿、辉铜矿+白云石(铁白云石)组合,埋深深度分别为<100 m、100~200 m、>200 m。依据矿石组合类型及蚀变特征,将矿体划分为氧化矿带型(O型)、混合矿带型(M型)、原生矿带型(S型)。矿体组合样化学分析结果显示,矿石中伴生有 Ag、Pb、Zn、Bi、Au、Cd、In、Re等多种有益组分,且均与 Cu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分析认为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望香台矿段为浅成低温热液成矿,其成矿机制为含矿热液沿断裂构造向上运移,随着温度、压力及氧逸度等环境变化,热液中成矿元素在成矿有利部位富集成矿,形成原生矿石,地表及浅部铜矿石经历了较强的氧化作用及次生富集作用。

    Abstract

    The Dabaoshan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 is located on the Changdu-Lanping-Simao Block in the Sanjiang metallogenic belt on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The deposit is divided into Wangxiangtai, Huashiban, Qinglongshan and Erxigou mining sections from south to north. The Wangxiangtai ore section is located on the southeast side of the deposit, and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ore in the mine section. The types of ore combinations from the surface to the deep are malachite + azurite + limonite, chalcocite + quartz + limonite, chalcocite + dolomite (iron dolomite) combinations, and the buried depths are respectively less than 100 meters, between 100 meters and 200 meters, and greater than 200 meters.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ore combination and altera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ore bodies are divided into oxidation ore belt (O type), mixed ore belt (M type), and primary ore belt (S type). The chemical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ore body assemblage show that Ag, Pb, Zn, Bi, Au, Cd, In, Re and other beneficial component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ore, and they all have a certain correlation with Cu.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Wangxiangtai ore section of the Dabaoshan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 is a superficial low-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mineralization. The ore-forming mechanism is roughly that the ore-bearing hydrothermal fluid rises along the fault structure. With environmental changes such as temperature, pressure, and oxygen fugacity, the ore-forming elements in the hydrothermal fluid are enriched in ore-forming favorable parts to form primary ore. Surface and shallow copper ores have experienced strong oxidation and secondary enrichment.

  • 0 引言

  • 西南三江成矿带是中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和贵金属成矿带之一,铜、银、铅、锌、锑、金等多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其中铜、银、锑、锌4种金属资源储量均占全国的20%以上,区域内已发现云南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云南普朗超大型铜钼矿床及云南北衙超大型金矿床(刘家军等,2010邓军等,2012高兰等,2016毕献武等,2019杜斌等,2022曹晓民等,2022)。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即位于该成矿带中,相比于其他矿床,前人对于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的成因及成矿机制研究相对较少,仅初步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及规模、矿石种类及矿石储量等(苏之良等,20042006成连华等,2006巩鑫等,20172019)。前人通过对矿床矿石进行 PGE 及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示踪及S同位素测试,基本查明了成矿流体特征及物质来源(赵宇浩等, 2013)。从而确定该矿床为一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 (赵宇浩等,2013巩鑫等,2020)。综合认为,前人对矿床的成矿机制研究甚少,对该矿床成矿认识不足,制约着矿床外围及深部找矿。因此本文通过对望香台矿段矿石种类、矿石组合类型、矿体特征及矿体蚀变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剖析铜矿石中伴生组分与 Cu 元素的关系,反演成矿机制,确定矿体成因类型,为深部及外围找矿提供理论依据。

  • 1 区域地质特征

  • 三江成矿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上扬子地块之西,是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多次开合形成的复杂拼合地带(刘家军等,2010邓军等,2012高兰等,2016毕献武等,2019张向飞等,2022),由一系列微地块(昌都—兰坪—思茅地块、保山地块、中咱 —中甸地块)、造山弧系(羌塘—三江造山系、冈底斯—察隅弧盆系)及缝合带(金沙江—哀牢山缝合带)组成(邓军等,2014许王等,2021刘学龙等, 2022)。云南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即位于三江成矿带中的昌都—兰坪—思茅地块之中(图1a),被夹持于叶枝—雪龙山及四十驮区域性深大断裂之间,区域性断裂望香台大断裂贯穿大宝山矿床。断裂构造线大致呈北西、北北西及南北向展布,具有北部收紧、南部拓展特征。大断裂多为逆断裂,同时存在正断裂及走滑断裂(图1b)。区域内地层出露不完整,仅存在古元古界—中元古界、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新近系及第四系。古元古界—中元古界雪龙山组岩性以云母片岩、石英片岩及云母石英片岩等变质岩为主;三叠系以板岩、变余粉砂岩及少量大理岩为主;侏罗系、白垩系及新近系岩性均以石英砂岩、泥质粉砂岩及泥岩为主;第四系以残坡积堆积物为主(图1b)。区域内岩浆岩整体上不甚发育,仅有少量闪长岩以岩株、岩脉出露(巩鑫等,2019)。

  • 图1 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图(a,据邓军等,2014修改)及区域地质简图(b,据巩鑫等,2020修改)

  • 1—第四系;2—新近系;3—下白垩统景星组;4—上侏罗统坝注路组;5—中侏罗统花开左组;6—上三叠统三合洞组;7—上三叠统攀天阁组;8—上三叠统崔依比组;9—古元古界—中元古界;10—逆断层;11—正断层;12—走滑断层;13—地质界线;14—不整合地质界线; 15—河流;16—国界

  • 2 矿床地质特征

  • 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隶属于云南省维西县管辖,地理坐标:99°16′00″~99°18′12″E,27°02′56″~27°04′51″N,由南向北划分为望香台、滑石板、青龙山、二溪沟4个矿段。目前,矿床探获331+332+333铜矿石量约135万t,铜金属量约3万t,Cu平均品位2. 04%。

  • 2.1 地层

  • 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出露地层较为简单,以古元古界(Pt1)雪龙山变质岩系(MP)及第四系(Q)为主,在矿床内依据岩性组合及岩石变质特征将元古界依次划分为古元古界阿马普岩组(Pt1a)、古元古界中梁子岩组(Pt1x)、古元古界大宝山岩组(Pt1d)。古元古界阿马普岩组岩性以变斑晶绢云石英片岩为主,夹有少量石英片岩,呈北北东向展布,分布于矿床东部,岩石露头表面风化较为严重,可见明显的灰白色长石斑晶。古元古界中梁子岩组是矿床内重要的含矿层位,岩性以绢云石英片岩、二云石英片岩、黑云石英片岩及少量角闪石英片岩为主,呈北北东向展布,分布于矿床中部及西部,为矿床内及望香台矿段主要地层(图2a、2b)。古元古界大宝山岩组分布于矿区西北部,分布范围较小,岩性为二云二长片麻岩、黑云二长片麻岩及少量金云二长片麻岩,具眼球状构造。第四系冲积物(Qal)主要分布于坡度较缓的山坡、沟谷及河谷中,岩性多为片岩、片麻岩转石及第四系浮土(图2a)。

  • 2.2 构造

  • 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内褶皱构造较为简单,仅存在望香台向斜及炉房沟向斜出露。其中望香台向斜出露展布于矿床中部,呈北东向延伸,延展约 500 m,两翼均为中梁子岩组绢云石英片岩,规模较小;炉房沟向斜出露于矿床西南部,大致呈南北向展布,延展约500 m,东翼为中梁子岩组绢云石英片岩,西翼为中梁子岩组绢云石英片岩及大宝山岩组二云二长片麻岩,规模亦较小(图2a)。

  • 矿床紧邻区域性望香台大断裂,矿床内断裂构造极其发育,多为望香台断裂的次级断裂,规模数十米至数百米不等,多呈南西、南南西及近南北向展布,倾角35°~53°,多具有正断层性质。因矿床内第四系浮土覆盖较为严重,断层露头多不明显,局部断层露头内明显见有棱角状至次棱角状角砾。角砾成分以石英、方解石为主,胶结物为岩粉、泥质等。褐铁矿化、硅化蚀变较为发育,少量孔雀石化,为矿床内重要的找矿标志。复杂的断裂构造为矿床内重要的导矿及赋矿构造,其为含矿热液的流动及赋存提供了良好条件。矿床望香台矿段矿体均出露于断层内,其矿体形态、规模、产状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图2b)。

  • 2.3 岩浆岩

  • 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内第四系浮土覆盖较为严重,岩浆岩出露较少(图2a)。

  • 3 矿体及矿石特征

  • 3.1 矿体特征

  • 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由望香台、滑石板、青龙山及二溪沟 4 个矿段构成,其中以望香台矿段及滑石板矿段为主,本文重点对望香台矿段的矿体进行综合研究。

  • 望香台矿段位于矿床东南侧,共由 5 条相对较连续矿体组成(图2b)。矿体严格受断层构造控制,且埋深较浅,矿体走向为 255°~305°,大致呈北北东、南北延展,倾角变化较大,为 49°~72°。本次研究控制矿体沿走向最大延伸 460 m(KT3-2、KT3-3),最小延伸 120 m(KT3-5);沿倾向最大延伸 670 m(KT3-2),最小延伸 100 m(KT3-5)。因矿体严格受断层构造控制,矿体多呈脉状、层状及似层状,少量为透镜状。矿体厚度由浅部向深部逐渐变薄,局部在破碎带中呈厚大的囊状。望香台矿段断裂构造的发育,为含矿热液的运移及赋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及场所。

  • 3.2 矿石特征

  • 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望香台矿段矿石种类繁多,主要以铜矿石为主,伴生有银矿石。铜矿石矿物主要为孔雀石、蓝铜矿、辉铜矿、铜蓝及少量黄铜矿,银矿石中矿物以辉银矿为主,多与原生辉铜矿矿石伴生(巩鑫等,2020)。依据铜矿石特征及矿石、脉石组合特征,将其划分为孔雀石+蓝铜矿+褐铁矿组合、辉铜矿+石英+褐铁矿组合、辉铜矿+白云石(铁白云石)组合。综合矿石组合类型及氧化程度将矿石依次划分为O型(氧化矿带)、M型(混合矿带)、S 型(原生矿带),不同矿石组合类型埋深不同(图3)。

  • 孔雀石+蓝铜矿+褐铁矿组合(O 型):主要分布于矿体浅部(埋深<100 m)(图3),为原生含铜矿物经次生富集作用及氧化作用而成。矿石矿物主要为孔雀石、蓝铜矿,局部可见少量辉铜矿,矿石褐铁矿化较为发育,脉石成分以石英、方解石及绢云石英片岩为主。孔雀石、蓝铜矿呈团块状、块状充填于断层破碎带中,褐铁矿多呈薄膜状产于矿石表面。矿石中多可见有溶蚀孔洞,为差异性风化作用所致(图4a,4b)。孔雀石多呈团块状,局部呈脉状充填于石英及脉石裂隙中;蓝铜矿多呈团块状产出 (图5a)。

  • 辉铜矿+石英+褐铁矿组合(M 型):主要分布于矿体中浅部(埋深 100~200 m)(图3),为原生含铜矿物经微弱次生富集作用及氧化作用而成。矿石矿物以辉铜矿为主,局部见少量孔雀石等氧化物,矿石中褐铁矿化较浅部弱,脉石矿物以石英及方解石为主。矿石中见有溶蚀孔洞,为含矿热液内气泡逃逸及差异性分化作用产物联合所致(图4c)。辉铜矿呈团块状、脉状,孔雀石呈星点状。见少量星点状黄铜矿、雄黄及脉状孔雀石穿插其中(图5b)。

  • 图2 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简图(a,据巩鑫等,2020)及望香矿段矿体分布平面图(b)

  • 1—第四系河流冲积物;2—古元古界大宝山组;3—古元古界中梁子岩组;4—古元古界阿马普组;5—闪长岩;6—破碎带;7—正断层及倾角;8—性质不明断层;9—向斜;10—矿体及编号;11—勘探线及编号;12—钻孔及编号;13—探槽及编号;14—矿区范围

  • 图3 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望香台矿段63号勘探线剖面图

  • 1—第四系河流冲积物;2—古元古界中梁子岩组;3—古元古界阿马普组;4—闪长岩;5—绢云母石英片岩;6—石英片岩;7—闪长岩; 8—矿体及编号;9—破碎带;10—O型(氧化矿);11—M型(混合矿);12—S型(原生矿);13—钻孔及孔深;14—探槽及编号; 15—产状;16—矿区范围

  • 辉铜矿+白云石(铁白云石)组合(S型):主要分布于矿体深部(埋深>200 m)(图3),为原生铜矿石。矿石矿物以粒状、团块状及粉末状辉铜矿为主,脉石矿物以白云石、铁白云石及方解石为主,蚀变以白云石化为主(图4d)。矿石中伴生有辉银矿、雌黄、雄黄及少量硫砷铜银矿、深红银矿等,局部见有少量脉状褐铁矿(图5c,5d)。

  • 图4 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望香台矿段矿石组合特征

  • a—孔雀石、蓝铜矿、褐铁矿组合; b—孔雀石、蓝铜矿组合; c—辉铜矿、孔雀石、褐铁矿、方解石、石英组合; d—辉铜矿、白云石、铁白云石组合

  • Az—蓝铜矿; Cal—方解石; Cha—辉铜矿; Dol—白云石; Lim—褐铁矿; Mal—孔雀石; Qtz—石英

  • 3.3 围岩蚀变

  • 望香台矿段矿体围岩蚀变较为强烈,以硅化、白云石化及褐铁矿化为主。褐铁矿化多分布于矿体浅部及地表的氧化矿带及混合矿带(图4a, c),为次生富集作用及氧化作用的结果,多与孔雀石及蓝铜矿共生,为地表重要的找矿标志。硅化分布于整个矿体,其分布较为广泛,其硅质多呈团块状、细脉状及细网脉状产出,是矿体中部及深部重要的找矿标志之一。白云石化为矿体深部重要的找矿标志,矿体深部辉铜矿多与白云石共生,形成辉铜矿+白云石(铁白云石)组合(图4d),白云石多呈团块状、粉末状。

  • 4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 在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望香台矿段施工的钻孔工程中,抽取具代表性单工程副样样品对KT3-1、 KT3-2、KT3-3、KT3-4、KT3-5进行组合样分析。

  • 样品分析测试在云南省地质矿产局中心实验室滇西测试所完成,测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其基本原理依据铜元素有特征性光谱线,当光源发射某一特征性波长光通过待测样品时,原子中外层电子将选择性吸收铜元素所发射的特征谱线,使光源发出的入射光减弱,特征性谱线因吸收而呈现减弱,其减弱程度与被测样品中铜元素呈正比,从而测定样品中铜含量。

  • 5 分析结果

  • 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望香台矿段矿体组合样的分析结果见表1(其中组合样品 Cu品位为平均品位,即(单工程Cu品位×样长)÷样长之和)。

  • 望香台矿段5条矿体ω(Cu)=2. 08×10-2~3.95× 10-2,平均为 2.78×10-2ω(Au)=0. 072×10-6~0.150× 10-6,平均为 0.103×10-6ω(Ag)=69. 0×10-6~143. 0× 10-6,平均为 109.6×10-6ω(Pb+Zn)=0. 033×10-2~0. 052×10-2,平均为 0. 045×10-2ω(WO3)=0. 001× 10-2~0. 005×10-2,平均为0. 002×10-2ω(Co)=0. 002× 10-2~0. 003×10-2,平均为 0. 002×10-2ω(Ni)=0.00 7×10-2~0. 032×10-2,平均为 0. 014×10-2ω(Bi) =0. 09×10-2~0.16×10-2,平均为 0.14×10-2ω(Cd)= 0.11×10-6~3. 07×10-6,平均为 1.48×10-6ω(Ga)= 0.19×10-6~7.80×10-6,平均为 4.68×10-6ω(In)= 0.61×10-6~1.76×10-6,平均为 1.14×10-6ω(Re)= 0. 01×10-6~0.24×10-6,平均为 0. 09×10-6ω(Te)= 0.10×10-6~0.13×10-6,平均为 0.11×10-6ω(Tl)= 0.19×10-6~0.31×10-6,平均为 0.27×10-6ω(Ge)= 1.54×10-6~3.34×10-6,平均为 2. 07×10-6ω(S)= 1. 00×10-2~2.32×10-2,平均为 1.68×10-2ω(As)= 0.36×10-2~0.76×10-2,平均为0.60×10-2

  • 图5 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望香台矿段镜下矿石组合特征

  • a—正交偏光下孔雀石、蓝铜矿及石英; b—正交偏光下辉铜矿、孔雀石、蓝铜矿、黄铜矿、雄黄; c—正交偏光下辉铜矿、褐铁矿、孔雀石; d—正交偏光辉铜矿、雄黄

  • Az—蓝铜矿; Ccp—黄铜矿; Cha—辉铜矿; Lim—褐铁矿; Mal—孔雀石; Qtz—石英; Rar—雄黄; Qrp-雌黄

  • 表1 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望香台矿段矿体组合样品分析结果

  • 续表1

  • 续表1

  • 注:测试单位为云南省地矿局中心实验室滇西测试所。

  • 6 讨论

  • 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是世界上金属最为重要的来源之一(江思宏等,2004唐菊兴等,2016宋国学等,2018倪培等,2020),该类型矿床形成于低温 (<300℃)、低压(10~50 MPa)环境,其成矿机制大致为低温、低盐度、低密度的含矿流体沿构造裂隙上移过程中,随着温度、压力、氧逸度等环境的变化,含矿流体中成矿元素在成矿有利部位富集成矿 (李壮等,2017贺文,2018李敏同等,2018宋国学等,2018)。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望香台矿段矿体均产于构造破碎带中(图4),矿体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矿体埋深较浅,蚀变强烈。前人研究表明矿床赋矿围岩中 Cu 元素丰度值(41.5×10-6叶庆同, 1999)以及区域内其他地层Cu元素丰度值(杨松等, 2006)均较地壳丰度(63. 0×10-6黎彤等,1990)低,综合认为主成矿元素 Cu 不可能来自赋矿围岩。前人通过对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铜矿石进行 PGE 及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认为矿床内成矿元素及成矿流体多来自于深部的岩浆热液,且热液与赋矿围岩发生不同程度的混染作用;对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黄铁矿、黄铜矿及辉铜矿进行 S 同位素测试,进一步揭示了矿床内成矿流体具有岩浆热液多来源特征(赵宇浩等,2013)。

  • 典型的矿石组合、矿石组构及矿化蚀变特征是浅成低温热液成矿作用过程及矿床类型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江思宏等,2004唐菊兴等,2016)。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望香台矿段矿石种类多样,矿石组合类型包含孔雀石+蓝铜矿+褐铁矿、辉铜矿+石英+褐铁矿、辉铜矿+白云石(铁白云石)类型,且依据不同矿石组合埋深划分为孔雀石+蓝铜矿+褐铁矿组合(O 型,氧化矿带),埋深<100 m;辉铜矿+石英+褐铁矿组合(M 型,混合矿带),埋深 100~200 m;辉铜矿+白云石(铁白云石)组合(S 型,原生矿带),埋深>200 m。矿石组合、组构及矿化蚀变特征显示含矿热液由深部向浅部运移过程中,随着温度、压力等环境变化,成矿元素逐渐富集成矿;矿化蚀变由深部的高温白云石化(铁白云石化)、硅化逐渐演变为低温绢云母化、孔雀石化及褐铁矿化。指示矿床具有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特征。

  • 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望香台矿段矿体单工程及组合样测试结果显示,Cu 与 Ag 成矿元素关系密切(单工程及组合样)(图6a, b),具有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Ag元素在望香台矿段各矿体中品位较高,表明均具有综合利用价值,与前人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巩鑫等,2020)。在矿体组合样品中 Cu 与 Pb、Zn、Bi、Au、Cd、In、Re 等成矿元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图6c、d、e、f、g、h),表明成矿流体具有多种有益成矿元素,与区域内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具有相似的特征(何明勤等,2006刘家军等,2010)。

  • 依据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区望香台矿段矿石种类、矿石组合类型、矿石成分及围岩蚀变特征,认为矿体形成机制为:富含有多种成矿元素如 Cu、Ag、 Pb、Zn、Bi、Au 等含矿热液,沿早期形成的构造裂隙上移,随着温度、压力、氧逸度等环境的变化,含矿热液在成矿有利部位形成辉铜矿等原生铜矿石。地表及浅部原生铜矿体历经较为强烈的氧化作用及次生富集作用后,渐变为孔雀石、蓝铜矿等氧化矿石。

  • 7 结论

  • (1)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望香台矿段矿体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矿石组合类型为孔雀石+蓝铜矿+ 褐铁矿、辉铜矿+石英+褐铁矿、辉铜矿+白云石(铁白云石),埋深分布为 <100 m、100~200 m、> 200 m。

  • 图6 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望香台矿段成矿元素关系图

  • a—Cu-Ag关系图(单工程); b—Cu-Ag关系图(组合样); c—Cu-(Pb+Zn)关系图; d—Cu-Bi关系图; e—Cu-Au关系图; f—Cu-Cd关系图; g—Cu-In关系图; h—Cu-Re关系图; i—S-As关系图

  • (2)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望香台矿段矿石中伴生有 Ag、Pb、Zn、Bi、Au、Cd、In、Re等多种有益元素,今后工作中应加强对伴生元素的综合评价。

  • (3)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望香台矿段矿体为浅成低温热液成因,其富含成矿元素含矿热液沿构造裂隙上升运移中,随着温度、压力及氧逸度等环境的变化而富集成矿。且地表及浅部原生铜矿体经历了较为强烈的氧化作用及次生富集作用。

  • 致谢 感谢期刊编辑部及两位审稿专家对本文提出大量宝贵的意见,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感谢!

  • 参考文献

    • 毕献武, 唐永永, 陶琰, 王长明, 胥磊落, 戚华文, 木兰 . 2019. 西南三江碰撞造山带沉积岩容矿 Pb-Zn-Ag-Cu 贱金属复合成矿与深部过程[J]. 岩石学报, 35(5): 1341-1371.

    • 曹晓民, 董涛, 余海军, 张向飞, 熊波, 张传昱, 段召燕, 杜斌 . 2022. 滇西北香格里拉市格咱铜多金属矿集区地质演化与成矿作用[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42(1): 50-61.

    • 成连华, 杨松, 向洪流 . 2006. 云南省维西县大宝山铜(银)矿床地质-矿化特征及其综合找金潜力[J]. 矿产与地质, 20(2): 152-154.

    • 邓军, 王长明, 李龚健 . 2012. 三江特提斯叠加成矿作用样式及过程[J]. 岩石学报, 28(5): 1349-1361.

    • 邓军, 王长明, 李文昌, 杨立强 . 2014. 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带与成矿作用研究态势及启示[J]. 地学前缘, 21(1): 52-64.

    • 杜斌, 李高, 王磊, 鲁佳, 肖文进, 薛伟. 2022. 藏东玉龙斑岩型铜 (-钼-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J]. 矿产勘查, 13(1): 19-28.

    • 高兰, 肖克炎, 丛源, 丁健华, 刘亚玲, 修群业, 王少文 . 2016. 西南三江锌铅银铜锑金成矿带成矿特征及资源潜力[J]. 地质学报, 90(7): 1650-1667.

    • 巩鑫, 付桥林, 姜伟, 崔姗姗 . 2017. 云南大宝山铜矿区矿体地质特征及矿石体重与品位关系探讨[J]. 矿产勘查, 8(2): 300-305.

    • 巩鑫, 曾道国, 付桥林, 勾明明, 黄威虎. 2019. 云南大宝山矿区望香台矿段的发现、地质特征及意义[J]. 矿产勘查, 10(4): 863-869.

    • 巩鑫, 付桥林, 曾道国, 蔡国盛, 黄威虎, 杜蔺. 2020. 云南维西大宝山铜矿地质特征及矿石中 Ag 与 Cu 关系探讨[J]. 地质与勘探, 56(1): 49-58.

    • 何明勤, 刘家军, 李朝阳, 李志明, 刘玉平, 杨爱平, 桑海清 . 2006. 云南兰坪白秧坪铜钴多金属矿集区矿石中石英的40Ar-39Ar年龄[J]. 地质科学, 41(4): 688-693.

    • 贺文 . 2018. 西藏铁格隆南斑岩-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 Cu-Au 矿床成矿系统研究[D].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138.

    • 江思宏, 聂凤军, 张义, 胡朋 . 2004.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研究最新进展[J]. 地学前缘, 11(2): 401-411.

    • 黎彤, 倪守斌, 等 . 1990. 地球和地壳的化学元素丰度[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136.

    • 李敏同, 陈晓东, 许远平, 谢万洪, 周洪兵, 孙崇, 波刘宏 . 2018. 东昆仑那更康切尔沟银矿床银矿物特征及成矿元素沉淀机制浅析[J]. 地质论评, 64(3): 723-736.

    • 李壮, 郎兴海, 丁帅, 李海峰, 杨宗耀, 施硕, 王立强, 李于海 . 2017. 西藏斯弄多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锌矿床银的赋存状态研究[J]. 地球学报, 38(5): 687-701.

    • 刘家军, 翟德高, 李志明, 何明勤, 刘玉平, 李朝阳. 2010. 兰坪盆地白秧坪银铜多金属矿集区中银、钴、铋、镍的赋存状态与成因意义[J]. 岩石学报, 26(6): 1646-1660.

    • 刘学龙, 李文昌, 周云满, 赵成峰, 王基元, 李庆锐, 李守奎, 王海, 陆波德, 周杰虎, 李方兰, 刘雪. 2022. 滇西保山地块金厂河矿集区铁铜金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系统[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42(1): 133-150.

    • 倪培, 迟哲, 潘君屹 . 2020. 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成矿流体与找矿预测研究: 以华南若干典型矿床为例[J]. 地学前缘, 27(2): 60-78.

    • 宋国学, 秦克章, 李光明, 王乐 . 2018. 中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多金属矿床基本特征、研究进展与展望[J]. 岩石学报, 34(3): 748-762.

    • 苏之良, 陈兴龙, 董家龙 . 2004. 兰坪八宝山铜银矿床地质特征 [J]. 矿产与地质, 18(1): 39-41

    • 苏之良, 刘继顺, 马光. 2006. 维西大宝山铜-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和找矿远景分析[J]. 矿产与地质, 20(1): 23-26.

    • 唐菊兴, 丁帅, 孟展, 胡古月, 高一鸣, 谢富伟, 李状, 袁梅, 杨宗耀, 陈国荣, 李于海, 杨洪钰, 付燕刚. 2016. 西藏林子宗群火山岩中首次发现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以斯弄多银多金属矿为例[J]. 地球学报, 37(4): 461-470.

    • 许王, 刘福来, 冀磊, 王舫, 徐文涛, 王丹. 2021. 西南三江德钦— 维西地区中二叠—晚三叠世岩浆与古特提斯演化[J]. 岩石学报, 37(2): 462-480.

    • 叶庆同 . 1999. 西南天山金和有色金属矿床成矿条件和成矿预测 [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206.

    • 杨松, 董家龙, 张振亮, 何明球 . 2006. 云南兰坪—维西地区铜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研究[J]. 矿产与地质, 20(6): 640-644.

    • 张向飞, 李文昌, 杨镇, 王裕琴, 严桃桃, 张军军. 2022. 青藏高原东缘休瓦促钨钼矿区复式岩体时空分布及演化特征[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42(1): 105-121.

    • 赵宇浩, 戚学祥, 唐贯宗, 刘金科, 张超, 李洁. 2013. 云南维西大宝山铜矿 PGE 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J]. 岩石学报, 29(6): 2171-2183.

图1 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图(a,据邓军等,2014修改)及区域地质简图(b,据巩鑫等,2020修改)
图2 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简图(a,据巩鑫等,2020)及望香矿段矿体分布平面图(b)
图3 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望香台矿段63号勘探线剖面图
图4 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望香台矿段矿石组合特征
图5 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望香台矿段镜下矿石组合特征
图6 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望香台矿段成矿元素关系图
表1 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望香台矿段矿体组合样品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 参考文献

    • 毕献武, 唐永永, 陶琰, 王长明, 胥磊落, 戚华文, 木兰 . 2019. 西南三江碰撞造山带沉积岩容矿 Pb-Zn-Ag-Cu 贱金属复合成矿与深部过程[J]. 岩石学报, 35(5): 1341-1371.

    • 曹晓民, 董涛, 余海军, 张向飞, 熊波, 张传昱, 段召燕, 杜斌 . 2022. 滇西北香格里拉市格咱铜多金属矿集区地质演化与成矿作用[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42(1): 50-61.

    • 成连华, 杨松, 向洪流 . 2006. 云南省维西县大宝山铜(银)矿床地质-矿化特征及其综合找金潜力[J]. 矿产与地质, 20(2): 152-154.

    • 邓军, 王长明, 李龚健 . 2012. 三江特提斯叠加成矿作用样式及过程[J]. 岩石学报, 28(5): 1349-1361.

    • 邓军, 王长明, 李文昌, 杨立强 . 2014. 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带与成矿作用研究态势及启示[J]. 地学前缘, 21(1): 52-64.

    • 杜斌, 李高, 王磊, 鲁佳, 肖文进, 薛伟. 2022. 藏东玉龙斑岩型铜 (-钼-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J]. 矿产勘查, 13(1): 19-28.

    • 高兰, 肖克炎, 丛源, 丁健华, 刘亚玲, 修群业, 王少文 . 2016. 西南三江锌铅银铜锑金成矿带成矿特征及资源潜力[J]. 地质学报, 90(7): 1650-1667.

    • 巩鑫, 付桥林, 姜伟, 崔姗姗 . 2017. 云南大宝山铜矿区矿体地质特征及矿石体重与品位关系探讨[J]. 矿产勘查, 8(2): 300-305.

    • 巩鑫, 曾道国, 付桥林, 勾明明, 黄威虎. 2019. 云南大宝山矿区望香台矿段的发现、地质特征及意义[J]. 矿产勘查, 10(4): 863-869.

    • 巩鑫, 付桥林, 曾道国, 蔡国盛, 黄威虎, 杜蔺. 2020. 云南维西大宝山铜矿地质特征及矿石中 Ag 与 Cu 关系探讨[J]. 地质与勘探, 56(1): 49-58.

    • 何明勤, 刘家军, 李朝阳, 李志明, 刘玉平, 杨爱平, 桑海清 . 2006. 云南兰坪白秧坪铜钴多金属矿集区矿石中石英的40Ar-39Ar年龄[J]. 地质科学, 41(4): 688-693.

    • 贺文 . 2018. 西藏铁格隆南斑岩-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 Cu-Au 矿床成矿系统研究[D].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138.

    • 江思宏, 聂凤军, 张义, 胡朋 . 2004.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研究最新进展[J]. 地学前缘, 11(2): 401-411.

    • 黎彤, 倪守斌, 等 . 1990. 地球和地壳的化学元素丰度[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136.

    • 李敏同, 陈晓东, 许远平, 谢万洪, 周洪兵, 孙崇, 波刘宏 . 2018. 东昆仑那更康切尔沟银矿床银矿物特征及成矿元素沉淀机制浅析[J]. 地质论评, 64(3): 723-736.

    • 李壮, 郎兴海, 丁帅, 李海峰, 杨宗耀, 施硕, 王立强, 李于海 . 2017. 西藏斯弄多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锌矿床银的赋存状态研究[J]. 地球学报, 38(5): 687-701.

    • 刘家军, 翟德高, 李志明, 何明勤, 刘玉平, 李朝阳. 2010. 兰坪盆地白秧坪银铜多金属矿集区中银、钴、铋、镍的赋存状态与成因意义[J]. 岩石学报, 26(6): 1646-1660.

    • 刘学龙, 李文昌, 周云满, 赵成峰, 王基元, 李庆锐, 李守奎, 王海, 陆波德, 周杰虎, 李方兰, 刘雪. 2022. 滇西保山地块金厂河矿集区铁铜金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系统[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42(1): 133-150.

    • 倪培, 迟哲, 潘君屹 . 2020. 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成矿流体与找矿预测研究: 以华南若干典型矿床为例[J]. 地学前缘, 27(2): 60-78.

    • 宋国学, 秦克章, 李光明, 王乐 . 2018. 中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多金属矿床基本特征、研究进展与展望[J]. 岩石学报, 34(3): 748-762.

    • 苏之良, 陈兴龙, 董家龙 . 2004. 兰坪八宝山铜银矿床地质特征 [J]. 矿产与地质, 18(1): 39-41

    • 苏之良, 刘继顺, 马光. 2006. 维西大宝山铜-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和找矿远景分析[J]. 矿产与地质, 20(1): 23-26.

    • 唐菊兴, 丁帅, 孟展, 胡古月, 高一鸣, 谢富伟, 李状, 袁梅, 杨宗耀, 陈国荣, 李于海, 杨洪钰, 付燕刚. 2016. 西藏林子宗群火山岩中首次发现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以斯弄多银多金属矿为例[J]. 地球学报, 37(4): 461-470.

    • 许王, 刘福来, 冀磊, 王舫, 徐文涛, 王丹. 2021. 西南三江德钦— 维西地区中二叠—晚三叠世岩浆与古特提斯演化[J]. 岩石学报, 37(2): 462-480.

    • 叶庆同 . 1999. 西南天山金和有色金属矿床成矿条件和成矿预测 [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206.

    • 杨松, 董家龙, 张振亮, 何明球 . 2006. 云南兰坪—维西地区铜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研究[J]. 矿产与地质, 20(6): 640-644.

    • 张向飞, 李文昌, 杨镇, 王裕琴, 严桃桃, 张军军. 2022. 青藏高原东缘休瓦促钨钼矿区复式岩体时空分布及演化特征[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42(1): 105-121.

    • 赵宇浩, 戚学祥, 唐贯宗, 刘金科, 张超, 李洁. 2013. 云南维西大宝山铜矿 PGE 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J]. 岩石学报, 29(6): 2171-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