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引言
-
硒是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之一,缺少硒会导致机体功能障碍,引发各种疾病,适量的补硒对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心血管病、抗肿瘤、抗病毒性疾病以及抗衰老等的具有重要的意义作用(曾静和罗吉海,2003),但人体摄入过多硒,可能会造成硒中毒,导致群体头发和指甲脱落 (李明龙,2021)。1988年中国营养学会将硒列为15 种每日膳食营养素之一,推荐成人每日硒摄入量50~250 ug/d,一般认为正常人摄入超过生理需要 50 倍的硒有中毒的危险(王磊等,2015)。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补硒的安全性不断的深入,对富硒农产品的要求也会随之提高。因此,研究土壤中硒元素的分布规律(何亚琳,1996;邓军等,2019;张钟华等,2020;乔新星等,2022),农产品富硒情况 (王张民等,2018;黄亚涛等,2021;刘元生等, 2021),是近几年来的研究热点。
-
贵州省全省 17.61 km2 国土面积中农用地面积约 14.79 万 km2,耕地面积约 4.55 万 km2,土地资源和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摸清全省耕地质量现状,了解和掌握耕地土壤中有益元素、有害有毒元素、特色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本研究调查了习水县耕地面积 820.81 km2,系统地采集了表层土壤样 7545 件。在贵州省习水县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项目的成果数据基础上,本文初步探讨习水县耕地土壤硒地球化学特征、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科学合理地评价耕地地球化学质量,为习水县耕地资源管护、农业结构的调整和特色山地农业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为贵州省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
-
1 研究区概况
-
1.1 自然地理概况
-
习水县位于贵州省北部,隶属贵州省遵义市 (图1),东连贵州省桐梓,重庆市綦江县,西接贵州省赤水市,南邻贵州省仁怀市、四川省古蔺县,北接四川省合江县、重庆市江津区。地理坐标为105°50'~106°44'E,28°03'~28°51'N,国土面积 3127.7 km2。习水县内土壤类型主要有黄壤、水稻土、石灰土、紫色土、粗骨土(图2)。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有旱地、水田、果园、茶园、林地等。主要种植高粱、水稻、辣椒、玉米等农作物。
-
1.2 研究区地质概况
-
研究区位于扬子地块西南部,属于上扬子地块,以沉积岩分布为主。区内出露地层从新到老有:第四系、白垩系、三叠系、二叠系、志留系、奥陶系、寒武系、震旦系。区内地层以海相为主,以碳酸盐台地沉积建造为主,其次为陆棚碳酸盐沉积建造及陆地边缘相沉积建造(贵州省地质调查院,2017)。
-
2 研究方法
-
2.1 样品采集
-
本研究以 1∶5 万地形图、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图斑以及最新的卫星图片为底图,对研究区耕地和园地表层土壤进行布设,采样点平均密度约 9.3 个点/km2,采用梅花状法或“S”形法多点采集 1 个主样坑与 4 个子样坑内 0~20 cm 表层土充分混匀,每件样品原始重量约为 1500 g,避开人为污染、施肥期间的土壤。研究区共采集表层土壤样品 7545 件(含 148 件重复样),在室内风干、敲碎,过 2 mm 目尼龙筛后送实验室测试。采集水稻及相对应的根系土 81件,高粱及相对应的根系土 31件,岩石样15件(图3)。
-
图1 研究区地理位置(a)与交通位置图(b)
-
2.2 样品分析测试
-
分析测试由贵州省地质矿产中心实验室完成。 Se、As、Hg 等元素采用原子荧光谱法(AFS)测试, Co、Cr 等元素采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 测试,Cd、Mo等元素采用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测试,X 射线荧光光谱法(XRF)为主,F、pH 采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法(ISE)测试,N、有机质采用容量法 (VOL)测试。分析测试方法质量符合规范(DZ/T 0295-2016)中的样品处理与分析的规定,分析测试数据结果质量可靠。
-
2.3 数据处理与制图
-
利用 Excel 2007 统计土壤样品中的 23 种元素或指标的算术平均值、算术标准偏差、变异系数、最大值、最小值等参数,以 剔除原始数据中的离群值后,计算各元素的平均值作为平均值。运用 Geochem studio、MapGIS软件生成地球化学图,利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数据管理与维护(应用)子系统软件生成地球化学评价等级图。
-
图2 习水县土壤类型图
-
3 耕地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
3.1 耕地土壤酸碱性及环境质量
-
对习水县耕地表层土壤 pH 值进行统计,得到 pH 值为 3.22~8.94,平均值为 6.56。其中,对土壤酸碱度进行丰缺度进行评价,强碱性(pH≥8.5)耕地面积0.72 km2、碱性(7.5~8.5)耕地面积12.20 km2、中性(6.5~7.5)耕地面积 27.61 km2、酸性(5. 0~6.5)耕地面积 37.46 km2、强酸性(pH<5. 0)耕地面积 2.93 km2,分别占全县耕地面积 0.89%、15. 07%、 34.11%、46.30%、3.63%,总体呈中性 — 酸性(图4)。
-
根据土壤中8种环境元素的含量,对照《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指标(试行)》 (GB 15618-2018)(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2018)中的筛选值和管制值,将土壤风险程度分为3 类(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严格管控类)。分析结果表明,习水县表层耕地土壤中Cd以安全利用类为主,占全县评价耕地面积的 56.17%,其次为优先保护类,占全县评价耕地面的 43.17%,少量严格管控类分布,Hg优先保护类面积占比99.68%,Pb优先保护类面积占比 99.17%,Zn 优先保护类面积占比 99.4%,As优先保护类面积占比 98.27%,Cr优先保护类面积占比 97.86%,Cu 优先保护类面积占比 87.6%,Ni 优先保护类占比 94.5%。根据土壤环境综合质量等级表明,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严格管控类面积分别占全县评价面积的 40.66%、 58.45%、0.88%,土壤环境综合质量等级较好,耕地质量等级以安全利用类为主(图5)。
-
图3 习水县土地利用现状简图及耕地表层(0~20 cm)土壤样采样位置图
-
3.2 耕地土壤硒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对全县的7545件土壤样品含硒量进行统计(表1),表层耕地土壤硒含量变化范围为 0. 04~4.28 mg/kg,平均值为0.52 mg/kg,中值为0.41,标准差为 0.38,变异系数 0.72,剔除异常值()后的算术平均值为 0.44 mg/kg。根据测试结果表明,习水县土壤硒含量平均值高于全国土壤 A 层平均值 0.2 mg/kg(鄢明才等,1997),略低于贵州省耕地表层土壤元素背景值0.48 mg/kg(蔡大为等,2020)。
-
依据《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DZ/T 0295 —20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16)划定耕地土壤硒含量0.4~3. 0 mg/kg为富硒土壤。习水县全县富硒耕地面积为44.96 km2,占比55.53%,全县分布面积大;硒过剩耕地面积 0. 04 km2,占比 0. 05%,主要分布于东皇街道、良村镇等乡镇;硒适量耕地面积 34.85 km2,占比 43. 05%,全县均有分布;低硒耕地面积 1.11 km2,占比 1.37%,全县少量分布(图6)。总体而言,习水县耕地土壤整体表现为含硒-富硒特征(表2)。
-
图4 习水县耕地土壤环境酸碱度(pH)分布图
-
4 土壤硒元素含量和分布影响因素分析
-
影响土壤硒含量和分布因素众多,有学者认为成土母岩、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土壤 pH、有机质的含量等对土壤硒含量具有一定的影响(孙朝等,2010;戴慧敏等,2015;赵子宁等,2018;马义波等,2020;杨志忠等,2021)。本文研究不同成土母岩、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及土壤有机质含量、pH 等因素对习水县土壤硒含量的影响。
-
4.1 成土母岩
-
张光弟等(1998)对湖北施恩富硒区土壤硒地球化学背景的研究发现,地质背景对硒含量的影响较大;陈武等(2015)对贵州省富硒地层的研究,提出了贵州富硒的地层为寒武系牛蹄塘组和二叠系龙潭组。将习水县地层叠加到习水县耕地土壤硒含量的等值线图上(图7)发现,硒含量与地层吻合度较高,其中二叠纪地层发育的土壤硒明显富集。根据习水县采样点发育地层统计(表3),上二叠统龙潭长兴组含煤地层发育的土壤中硒平均含量最高,平均值为1.374 mg/kg;其次为栖霞茅口组,平均值为1.108 mg/kg;上侏罗统蓬莱组发育的土壤中硒平均含量最低,平均值为 0.285 mg/kg;中白垩统甲关组发育的土壤中硒含量平均值为0.319 mg/kg;三叠系须家合组、狮子山组、松子坎组、茅草铺组、夜郎组发育的土壤中硒平均含量在0.482~0.692 mg/kg; 志留系发育的土壤中硒平均含量为0.573 mg/kg;中上奥陶统、湄潭组、桐梓红花园组发育的土壤中硒平均含量在0.491~0.708 mg/kg;寒武系娄山关组、高台组、清虚洞组、牛蹄塘组发育的土壤中硒平均含量在 0.409~0.493 mg/kg;震旦系灯影组发育的土壤中硒平均含量为 0.570 mg/kg。耕地表层土壤总硒含量数据离散性较小,数据相对集中,元素空间分布特征总体表现中部、南部高,西部北部低,空间上呈块状、团状大面积分布,南东高值区、低值区均呈条带状分布。通过数据统计发现,不同地层的成土母岩与土壤含硒量高低有较大联系,其中煤系地层含硒量最高。
-
图5 习水县耕地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综合等级图
-
注:原始样本数为7545件,元素含量单位为mg/kg,pH为无量纲。
-
图6 习水县耕地土壤硒地球化学等级图
-
4.2 土壤类型
-
不同类型的土壤硒含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李丕鹏等,2020)。习水县主要土壤类型主要有黄壤、水稻土、石灰土、紫色土、粗骨土。因粗骨土在本次采样中数据较少,不具有代表性,故此剔除。通过对表层耕地各土壤类型采样分析测试数据统计(表4),获得了习水县不同的土壤类型中表层耕地土壤硒含量:石灰土最高,平均含量为 0.75 mg/kg,其次为黄壤,平均含量为0.58 mg/kg,水稻土平均含量为 0.42 mg/kg,紫色土最低,平均含量为 0.31 mg/kg。耕地土壤类型对硒含量表现为:石灰土>黄壤>水稻土>紫色土,不同的土壤类型对硒含量有较大的影响。
-
4.3 土地利用方式
-
研究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能够较好地反应不同程度的人为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土地利用方式导致土壤性质和土地生产力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土壤质量和土壤环境变迁(吴文斌等,2007)。习水县主要采样的土地利用类型有水田、旱地、园地(果园、茶园)、裸地。通过统计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硒含量特征得出,茶园表层土壤硒含量最高,平均含量为 0.69 mg/kg,其次为旱地,平均含量为 0.54 mg/kg,最低为水田,平均含量为 0.40 mg/kg。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硒的含量为茶园>旱地>果园>裸地>水田。由此表明,表层土壤硒含量在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下硒含量有所不同 (表5)。
-
4.4 有机质和pH值对土壤硒含量的影响
-
(1)土壤有机质
-
土壤中的有机质是土壤重要的理化指标,有机质是土壤中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的总称,是由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和生物残体在不同分解阶段的产物,以及由分解产物合成的腐殖质等(周墨等, 2018)。有研究认为土壤硒含量与有机质呈现正相关性,有机质对硒具有一定的吸附和固定作用(黄春雷等,2013;曹园园等,2022)。通过对习水县表层土壤样品测试的结果,利用软件进行有机质与硒元素含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双尾显著性检验,得出其相关系数为0.788(P=0. 000<0. 01),说明习水县土壤中硒的富集与有机质的活动密切相关。从图8中可以看出,随着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升高,硒元素含量也呈升高的趋势,说明土壤硒的富集与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
-
图7 叠加地层界线的硒含量等值线图
-
注:元素含量单位为mg/kg。
-
注:元素含量单位为mg/kg。
-
(2)pH值
-
土壤 pH 值是反映土壤质量的重要理化性质, pH 高低影响土壤 Se 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邵学新等,2006;梁东丽等,2017;任蕊等,2018)。适宜的 pH可以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增加农作物产量与质量,过高或过低的 pH值会破坏土壤结构,对微生物活性降低(杨志忠等,2021)。利用软件进行 pH 与硒元素含量 Pearson 相关性分析及双尾显著性检验,得出其相关系数为-0. 059,说明 pH 与土壤硒无显著相关性。由图8 可知。中性和酸性土壤条件下,土壤硒元素主要以亚硒酸盐的形式存在,由于迁移淋溶作用能力较弱,有利于 Se 元素富集(蔡立梅等,2019;令狐燕艳等,2020)。习水县土壤整体呈中性—酸性,因此大面积的中性、酸性土壤也是导致习水县表层土壤硒富集的重要因素。
-
图8 耕地表层土壤Se含量与有机质、pH的关系
-
5 结论
-
(1)习水县耕地表层土壤样品数据显示习水县表层土壤总体上呈中性—酸性,土壤环境质量较好,耕地质量等级以安全利用类为主。
-
(2)习水县耕地土壤硒平均值为0.44 mg/kg,高于全国土壤A层平均值0.2 mg/kg,略低于贵州省耕地土壤元素背景值0.48 mg/kg。全县富硒耕地面积 449.57 km2 万亩,占比55.53%,全县均有分布。
-
(3)成土母岩与富硒土壤分布有较大的关系,二叠系龙潭长兴组含煤地层发育的土壤硒含量最高,上侏罗统蓬莱组发育的土壤中硒平均含量最低。
-
(4)习水县土壤类型对土壤硒的含量有较大的影响,石灰土>黄壤>水稻土>紫色土。
-
(5)习水县耕地表层土壤硒含量在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下硒含量有所不同,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中硒含量为茶园>旱地>果园>裸地> 水田。
-
(6)硒含量与有机质呈正相关性,与 pH 无显著相关性,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升高,硒含量也随之升高。
-
参考文献
-
蔡大为, 李龙波, 蒋国才, 严琦, 任明强. 2020. 贵州耕地主要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值统计与分析[J]. 贵州地质, 37(3): 233-239.
-
蔡立梅, 王硕, 温汉辉, 罗杰, 蒋慧豪, 何明皇, 穆桂珍, 王秋爽, 王涵植. 2019. 土壤硒富集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 35(10): 83-90.
-
曹园园, 倪萍, 石天池, 杨建峰, 单志伟, 王超, 陈晓晶. 2022. 宁夏石嘴山地区土壤硒的来源及影响因素研究[J]. 矿产勘查, 13(12): 1889-1897.
-
陈武, 朱生亮, 谯文浪. 2015. 贵州省富硒地层及其农业地质应用[J]. 贵州科学, 33(5): 27-32.
-
戴慧敏, 宫传东, 董北, 董北, 刘驰, 孙淑梅, 郑春颖. 2015. 东北平原土壤硒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J]. 土壤学报, 52(6): 1356-1364.
-
邓军, 师华定, 赵建, 韩小斌, 彭玉龙, 刘京, 马瑾. 2019. 遵义市土壤硒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土壤与肥料, (3): 49-55.
-
贵州省地质调查院. 2017. 中国区域地质志·贵州志[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939-953.
-
何亚琳. 1996. 贵州省土壤含硒量及其分布[J]. 土壤学报, (4): 391-397.
-
黄春雷, 宋明义, 魏迎春. 2013. 浙中典型富硒土壤区土壤硒含量的影响因素探讨[J]. 环境科学, 34(11): 4405-4410.
-
黄亚涛, 雷宁宇, 范蓓, 邓凯琳, Christophe B, Philippe M, 王凤忠. 2021. 硒对农产品营养品质的影响[J].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 : 80-87.
-
李明龙. 2021. 表生环境介质中硒与重金属的地球化学特征及生态效应研究[D]. 成都: 成都理工大学.
-
李丕鹏, 黎富当, 鲍大忠, 莫光员, 袁盛博. 2020. 贵州省兴仁市富硒耕地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来源分析[J]. 贵州地质, 37(3): 345-350.
-
梁东丽, 彭琴, 崔泽玮, 王丹, 李哲, 黄杰, Quang T D. 2017. 土壤中硒的形态转化及其对有效性的影响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进展, 7(5): 374-380.
-
令狐燕艳, 李大吉, 张雪梅. 2020. 贵州省长顺县耕地土壤硒元素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贵州地质, 37(4): 512-517.
-
刘元生, 刘方, 陈祖拥, 朱健, 卜通达. 2021. 贵州富锌硒茶产区地质环境条件与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J].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8(5): 25-32.
-
马义波, 李龙波, 张美雪, 莫春虎, 孟伟. 2020. 贵州成土母岩类型及其与耕地土壤关系探讨[J]. 贵州地质, 37(4): 425-429.
-
乔新星, 杜少喜, 王晖, 任蕊, 姬华伟, 李傲瑞, 晁旭. 2022. 临潼地区张八村土壤硒的剖面分布特征及有效性研究[J]. 矿产勘查, 13(12): 1898-1910.
-
任蕊, 王明霞, 陈继平, 晁旭, 王晖, 谢颖, 孟秦宇. 2018. 陕西关中地区土壤硒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J]. 矿产勘查, , 9(9): 1827-1833.
-
邵学新, 黄标, 顾志权, 钱卫飞, 金洋, 毕葵森, 严连香. 2006. 长三角经济高速发展地区土壤pH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 143-149.
-
孙朝, 侯青叶, 杨忠芳, 杨晓燕, 黄勇, 陈恩科. 2010. 典型土壤环境中硒的迁移转化影响因素研究——以四川省成都经济区为例[J]. 中国地质, 37(6): 1760-1768.
-
王磊, 杜菲, 孙卉, 张春义. 2015. 人体硒代谢与硒营养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进展, 5(4): 285-290.
-
王张民, 袁林喜, 朱元元, 李飞, 袁丽君, 黄阳, 段增强, 刘丽, 尹雪斌. 2018. 我国富硒农产品与土壤标准研究[J]. 土壤, 50(6): 1080-1086.
-
吴文斌, 杨鹏, 唐华俊, Ongaro L, Shibasaki R. 2007. 土地利用对土壤性质影响的区域差异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8): 1697-1702.
-
鄢明才, 顾铁新, 迟清华, 王春书. 1997. 中国土壤地球化学丰度与表生地球化学特征[J]. 物探与化探, 21(3): 161-167.
-
杨志忠, 周文龙, 罗勇军, 蒲庆隆, 令狐东, 宋小军. 2021. 贵州镇远县耕地土壤中硒的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J]. 现代地质, 35(2): 434-442.
-
张光弟, 葛晓立, 张绮玲, 罗代洪, 刘新平, Fordyce F M, 毛大均, 苏宏灿. 1998. 湖北恩施地区硒地质地球化学环境背景[J]. 地球学报, (1): 59-67.
-
张钟华, 季国松, 王小洪, 安泉, 刘浩, 潘有良, 吴鹏, 肖波, 王艇, 罗建均, 王华斌. 2020. 贵州省桐梓县表层土壤硒地球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贵州地质, 37(3): 289-297.
-
赵子宁, 卢小霞, 陶记增, 马水满, 马坚高, 李兆谊. 2018. 广西北流地区土壤硒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富集来源浅析[J]. 矿产勘查, 9(1): 176-18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2016. DZ/T 0295-2016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2018. GB15618-2018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
周墨, 陈国光, 张明, 湛龙, 梁晓红, 张洁, 孙众从, 雍太建, 唐志敏. 2018. 赣南地区土壤硒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青塘—梅窖地区为例[J]. 现代地质, 32(6): 1292-1301.
-
摘要
本文在贵州省习水县1∶50000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工作基础上,经过取样调查分析,查明了习水县境内耕地表层土壤的环境综合质量及硒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初步探讨了影响表层土壤硒含量高低和分布的因素。结果表明,习水县耕地土壤总体呈中性—酸性,土壤环境综合质量较好。全县耕地表层土壤硒平均含量为0. 44 mg/kg,富硒(0. 4~3. 0 mg/kg)占比55. 53%,在全县均有分布。研究区的富硒土壤分布与成土母岩有较大的关系,二叠系龙潭长兴组含煤地层发育的土壤硒含量最高可达1. 374 mg/kg,最低为上侏罗统蓬莱组发育的土壤,为0. 285 mg/kg;不同的土壤类型,石灰土和黄壤的硒含量较高,分别为0. 75 mg/kg、0. 58 mg/kg,紫色土的含量相对较低,为0. 31 mg/kg;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中,茶园的硒含量最高,为 0. 69 mg/kg,水田最低,为 0. 40 mg/kg;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与土壤硒呈正相关关系, pH与土壤硒无显著相关性。
Abstrac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1∶50000 geochemical survey and evalu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in Xishui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it conducted the sampling survey and analysis to identify the 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geochemic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elenium in the topsoil of cultivated land in Xishui County, which also preliminarily explored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content and distribution of selenium in the topsoil. From the results, it showed that the neutral to acidic soil of cultivated land in Xishui County was gener-ally presented, and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soil environment was relatively good. The average selenium content in the topsoil of cultivated land in the county is 0. 44 mg/kg, in which the selenium enrichment(0. 4-3. 0 mg/kg) accounts for 55. 53%, being distributed throughout the county. The parent rock of the soil closely influences the distribution of selenium enrichment soil in the study area. The highest selenium content in the soil developed from the coal bearing strata of the Longtan Changxing Formation in the Permian system can reach 4. 280 mg/kg, while the lowest selenium content in the soil developed from the Penglai Formation in the Upper Jurassic system is 0. 285 mg/kg. In terms of various soil types, it’s found that the selenium content of calcareous soil and yellow soil is higher, which is 0. 75 mg/kg and 0. 58 mg/kg respectively, while that of purple soil is relatively low, reaching 0. 31 mg/kg. In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the selenium content in tea gardens is found to be the highest at 0. 69 mg/ kg, while paddy fields have the lowest selenium content at 0. 40 mg/kg. According to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result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organic matter content and soil selenium is shown, while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pH and soil selenium.
Keywords
farmland soil ; selenium ;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 influence factor ; Xishui County ; Guizhou Provi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