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分享给微信好友或者朋友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

引用本文: 谭文娟,李文渊,高永宝,高晓峰. 2024. 中国大陆古生代成矿作用及特征[J]. 矿产勘查,15(11):2019-2030.

Citation: Tan Wenjuan,Li Wenyuan,Gao Yongbao,Gao Xiaofeng. 2024. Paleozoic mineraliz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ainland China[J]. Mineral Exploration,15(11):2019-2030.

作者简介:

谭文娟,女,1980年生,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区域成矿规律研究与预测;E-mail: 781683087@qq.com。

中图分类号:P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801(2024)11-2019-12

DOI:10.20008/j.kckc.202411005

参考文献
Xia L Q, Xu X Y, Xia Z C, Li X M, Ma Z P, Wang L S. 2003. Carboniferous post-collisional rift volcanism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Northwestern China[J]. 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 77(3): 338-360.
参考文献
Xia L Q, Xu X Y, Xia Z C, Li X M, Ma Z P, Wang L S. 2004. Petrogenesis of Carboniferous rift-related volcanic rocks in the Tianshan, northwestern China[J].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ulletin, 116(3): 419-433.
参考文献
白建科, 陈隽璐, 彭素霞. 2017. 新疆石墨资源特征及成矿规律[J]. 地质学报, 91(12): 2828-2840.
参考文献
白建科, 陈隽璐, 彭素霞. 2018. 新疆奇台县黄羊山岩浆热液型石墨矿床含矿岩体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特征[J]. 岩石学报, 34(8): 2327-2340.
参考文献
曹烨, 唐尧, 要梅娟, 商朋强, 邹振东, 邱国玉, 熊先孝. 2018. 中国硫矿资源预测模型及资源潜力分析[J]. 地学前缘, 25(3): 179-195.
参考文献
陈波. 2010. 新疆西天山莱历斯高尔—肯登高尔铜钼铅锌矿集区成矿作用研究[D]. 西安: 长安大学.
参考文献
董大忠, 高世葵, 黄金亮, 管全中, 王淑芳, 王玉满. 2014. 论四川盆地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前景[J]. 天然气工业, 34(12): 1-15.
参考文献
高兰, 王登红, 熊晓云, 易承伟. 2014. 中国铝矿成矿规律概要[J]. 地质学报, 88(12): 2284-2295.
参考文献
韩振新, 徐衍强, 郑庆道. 2004. 黑龙江省重要金属和非金属矿床的成矿系列及其演化[M].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61-95.
参考文献
江志明. 2010. 黑龙江省水泥用大理岩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 建筑建材装饰, 11(72): 13-15.
参考文献
荆德龙. 2016. 西天山阿吾拉勒成矿带铁矿成矿作用与成矿规律研究[D]. 西安: 长安大学.
参考文献
康玉柱, 陈新华. 2014. 中国石炭—二叠系致密岩油气资源潜力分析[J]. 新疆石油地质, 35(4): 375-379.
参考文献
李彤泰. 2011. 新疆哈密市黄山基性—超基性岩带铜镍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J]. 西北地质, 44(1): 54-60.
参考文献
李文渊, 汤中立. 2002. 中国大陆古生代成矿作用及其成矿特点[C]//第四届世界华人地质科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成矿作用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甘肃省地质勘查局.
参考文献
李文渊. 2006. 祁连山岩浆作用有关金属硫化物矿床成矿与找矿[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参考文献
廖震文, 王生伟, 孙晓明, 蒋小芳, 周清, 许新英, 郭阳. 2015. 黔东北地区MVT型铅锌矿床闪锌矿Rb-Sr定年及其地质意义[J]. 矿床地质, 34(4): 769-785.
参考文献
刘德权, 唐延龄, 周汝洪. 2001. 中亚古生代造山带成矿作用基本特征[J]. 西北地质, 34(2): 1-10.
参考文献
刘伟, 刘秀金. 2013. 新疆阿尔泰南缘早—中泥盆世东西部火山岩源区及矿床物质来源差异[J]. 地球学报, 34(4): 413-424.
参考文献
卢进才, 牛亚卓, 姜亭. 2018. 中国北方石炭系—二叠系油气地质调查与勘探进展[J]. 地质通报, 37(1): 7-15.
参考文献
吕林素, 刘珺, 张作衡, 谢桂青. 2007. 中国岩浆型Ni-Cu-(PGE)硫化物矿床的时空分布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J]. 岩石学报, 23(10): 2561-2594.
参考文献
缪君, 方坤根, 李再易, 冯志兴, 周吉谦, 李鹏. 2019. 新疆黄山南铜镍矿成因探讨及控矿因素分析[J]. 矿产勘查, 10(4): 880-884.
参考文献
彭素霞, 陈向阳, 陈隽璐, 白建科, 赵文川. 2018. 新疆东准噶尔地区石墨矿成矿特征及成因探讨[J]. 西北地质, 51(4): 194-201.
参考文献
钱壮志, 汤中立, 李文渊, 闫海卿, 朱士飞, 焦建刚. 2003. 秦祁昆成矿域古生代区域成矿规律[J]. 西北地质, 36(1): 34-40.
参考文献
秦克章, 田野, 姚卓森, 王勇, 毛亚晶, 王斌, 薛胜超, 唐冬梅, 康珍. 2014. 新疆喀拉通克铜镍矿田成矿条件、岩浆通道与成矿潜力分析[J]. 中国地质, 41(3): 912-935.
参考文献
仇银江, 田江涛, 李涛. 2016, 东天山觉罗塔格成矿带铁铅锌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分析[J]. 矿产勘查, 7(6): 882-890.
参考文献
任纪舜. 2004. 昆仑—秦岭造山系的几个问题[J]. 西北地质, 37(1): 1-5.
参考文献
任经武, 田培仁, 田朝江, 杨艳绪. 2018. 新疆觉罗塔格岛弧带雅满苏—沙泉子晚古生代裂陷槽金属矿产[J]. 矿产勘查, 9(8): 1496-1505.
参考文献
任鹏, 梁婷, 牛亮, 鲁麟, 张文璟, 杨钊, 王婵, 程玉龙. 2013. 陕西秦岭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矿动力学过程[J].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35(1): 34-47.
参考文献
陶琰, 马言胜, 苗来成, 朱飞霖. 2008. 云南金宝山超镁铁岩体锆石SHRIMP年龄[J]. 科学通报, 53(22): 2828-2832.
参考文献
田升平. 2000. 中国北方磷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潜力[J]. 化工矿产地质, 22(2): 65-69.
参考文献
万博, 张连昌. 2006. 新疆阿尔泰东南缘卡拉先格尔铜矿带含矿斑岩地球化学及其成矿意义[J]. 中国地质, 33(3): 618-625.
参考文献
万天丰, 赵庆乐. 2015. 天山—阿尔泰地区古生代构造成矿作用[J]. 中国地质, 42(2): 365-378.
参考文献
王登红, 陈毓川, 徐志刚. 2001. 阿尔泰加里东期变质成因伟晶岩型白云母矿床的成矿年代证据及其意义[J]. 地质学报, 75(3): 419-425.
参考文献
王登红, 章少华, 熊先孝. 2017. 中国矿产地质志·典型矿床总述卷[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参考文献
王晓彤, 刘军, 杨艳, 何军成. 2023. 新疆北部喇嘛苏铜矿床成矿时代与构造背景: 来自石榴子石原位LA-ICP-MS U-Pb测年的证据[J]. 现代地质, 37(3): 645-661.
参考文献
王莹, 熊先孝, 东野脉兴, 李代荣, 屈云燕, 刘秋颖, 霍延安. 2022. 中国磷矿资源预测模型及找矿远景分析[J]. 中国地质, 49(2): 435-454.
参考文献
王云峰, 陈华勇, 肖兵, 韩金生, 杨俊弢. 2016. 新疆东天山地区土屋和延东铜矿床斑岩-叠加改造成矿作用[J]. 矿床地质, 35(1): 51-68.
参考文献
夏林圻, 张国伟, 夏祖春, 徐学义, 董云鹏, 李向民. 2002. 天山古生代洋盆开启、闭合时限的岩石学约束——来自震旦纪、石炭纪火山岩的证据[J]. 地质通报, 21(2): 55-62.
参考文献
向安平, 杨郧城, 李贵涛, 佘宏全, 关继东, 李进文, 郭志军. 2012. 黑龙江多宝山斑岩Cu-Mo矿床成岩成矿时代研究[J]. 矿床地质, 31(6): 1237-1248.
参考文献
翟刚毅, 王玉芳, 包书景, 郭天旭, 周志, 陈相霖, 王劲铸. 2017. 我国南方海相页岩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及前景预测[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42(7): 1057-1068.
参考文献
张国伟, 孟庆任, 于在平, 孙勇, 周鼎武, 郭安林. 1996. 秦岭造山带的造山过程及其动力学特征[J]. 中国科学(D辑: 地球科学), 26(3): 193-200.
参考文献
张克信, 朱云海, 林启祥, 寇晓虎, 樊光明, 陈奋宁, 罗根明. 2007. 青海同仁县隆务峡地区首次发现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带[J]. 地质通报, 26(6): 661-667.
参考文献
周云, 段其发, 曹亮, 李芳, 黄惠兰. 2014. 湘西—鄂西地区铅锌矿的大范围低温流体成矿作用研究[J]. 高校地质学报, 20(2): 198-212.
参考文献
朱多录, 孙柏年, 闫德飞, 董重, 侯蜀光, 高宏光. 2012. 秦岭西成矿集区构造演化与铅锌成矿关系[J]. 地质学报, 86(8): 1291-1297.
目录contents

    摘要

    古生代是中国大陆重要的成矿期之一,在空间分布上,磷、锰、铝、煤、重晶石、金刚石等矿产主要分布在华北、扬子等稳定地台区,稀土、大理岩、硅灰石、云母、水晶、萤石、铜钼、锂铍、金等矿产主要分布在天山— 兴蒙造山系,铅锌矿分布在秦岭弧盆系和武夷—云开造山系。油气主要分布在塔里木、华北陆块沉积盆地内,页岩气主要分布于扬子陆块沉积盆地内。整个古生代以沉积作用成矿为主,晚古生代岩浆成矿作用有所增强。在全面搜集、综合研究以往资料的基础上,本文以板块构造与地幔柱理论为指导,以活动论的观点,划分古生代地质构造单元,讨论了中国古生代主要成矿作用类型,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大陆古生代成矿规律。

    Abstract

    The Paleozoic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ineralization periods in mainland China. In term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minerals such as phosphorus, manganese, aluminum, coal, barite and diamond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stable platform areas such as North China and the Yangtze, while rare earth, marble, wollastonite, mica, crystal, fluorite, copper, molybdenum, lithium beryllium and gold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ianshan-Xingmeng orogenic system. The lead-zinc minerals are distributed in the Qinling arc basin system and the Wuyi-Yunkai orogenic system. Oil and ga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arim and North China continental Block sedimentary basins, and shale gas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Yangtze continental Block sedimentary basin. The entire Paleozoic was dominated by sedimentary mineralization, and magmatic mineralization increased in the late Paleozoic.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collection and study of previous data, guided by the theory of plate tectonics and mantle plumes,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tivity theory, the Paleozoic geological structural units were divided, the main types of mineralization in the Paleozoic in China were discussed, and the Paleozoic in mainland China was further improved mineralization rules.

  • 0 引言

  • 对中国大陆古生代区域成矿规律,前人已有较多研究。汤中立等对古生代成矿作用、成矿规律与成矿系列进行了初步研究,对中国大陆古生代成矿作用及其成矿特征做了初步总结(李文渊和汤中立,2002)。另外,诸多学者对中国大陆重要成矿带进行了区域成矿研究,包括中亚古生代造山带成矿作用基本特征(刘德权等,2001),秦祁昆成矿域古生代区域成矿规律(钱壮志等,2003),天山—阿尔泰地区古生代构造成矿作用(万天丰和赵庆乐, 2015)。本文以研编中国矿产地质志—中国古生代区域成矿规律为契机,重点讨论了中国大陆古生代主要成矿作用特征,充分展现了古生代鲜明的成矿特色。

  • 1 古生代地质背景

  • 古生代中国大陆的构造格局及其成矿地质环境是在前寒武纪不同地质发展阶段形成的不同性质的基底之上发展起来的。中国大陆在前寒武纪主要有3个重要发展阶段:结晶基底形成、变质基底形成和统一盖层。中国大陆古生代地质及成矿作用是在前寒武纪3种不同的基底之上发生、发展、演化的。经过加里东和华力西 2 个巨型构造旋回运动,于晚古生代末至早中生代初形成了块带相间的大地构造格局。

  • 1.1 早古生代超大陆裂解-拼合的板块构造阶段

  • 中国大陆早古生代(个别延续到早中泥盆世) 出现的以多岛洋盆为代表的构造格局,形成一系列缝合带和广泛的大陆边缘沉积。表现为震旦纪寒武纪初—奥陶纪形成一系列裂谷、被动陆缘和洋盆,奥陶纪—志留纪发育沟弧盆系及残留海盆,志留纪末—早中泥盆世碰撞造山完成中华陆块群汇合。形成超大陆裂解-汇聚-碰撞造山完整的构造旋回。

  • 早古生代(加里东旋回)构造演化阶段主要表现为南华纪打开的祁连洋、秦岭洋继续发展,天山洋打开。柴达木—中祁连等微陆块从华北地台裂离出来,形成北祁连洋盆,继之在奥陶纪又裂离,形成南祁连洋盆。洋盆在晚奥陶世开始收缩,并在晚志留世闭合形成加里东造山带。北祁连洋盆往南东延伸至北秦岭,那里的洋盆在奥陶纪后俯冲于华北地台之下(张国伟等,1996)。塔里木准地台北侧的南天山—罗雅楚山地区发育寒武纪—奥陶纪裂谷和被动大陆边缘沉积。南天山向东至红柳河一带,出现寒武纪—奥陶纪的蛇绿岩(洋盆),早古生代初期形成造山带。塔里木准地台南侧形成阿拉善造山带。

  • 西伯利亚地台南向增生至卡拉麦里及伊尔施一线(含西伯利亚生物区特有的志留纪图瓦贝化石)。东准噶尔—黑鹰山造山带应属西伯利亚构造域,而准噶尔地块、西准噶尔造山带、伊犁地块和中天山地块应属哈萨克斯坦构造域。华北地台北向增生,形成狭长的加里东造山带,其南向俯冲造成中朝准地台,于寒武纪—中奥陶世沉积后的隆升。佳木斯地块西侧形成伊春—延寿造山带,但其与西伯利亚南缘、华北地台北缘同时代造山带以及松辽地块的关系尚不清楚。扬子准地台继续发育地台型沉积,其北侧的南秦岭具有被动陆缘特征。华南加里东造山带形成。

  • 1.2 晚古生代板内伸展与板缘拼合共同发展阶段

  • 中国大陆在晚古生代构造格局自北向南分别为:西伯利亚大陆及其结构复杂的南部边缘;古亚洲洋;冈瓦纳大陆及其结构复杂的北部边缘(包括经加里东造山作用形成古中华陆块群)。进入到板内伸展与板缘拼合共同发展阶段,表现为稳定克拉通盆地-伸展裂解-汇聚碰撞构造演化体制。虽然中国大陆在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期间表现出不同的构造演化体制,但在天山地区早古生代发育的洋盆(古南天山洋),直至晚古生代初期古生代洋盆的消减、闭合。标志着天山地区从板块构造格局下的的洋-陆体制向具有统一大陆格局的陆内体制转化。天山地区随后经历了大规模石炭纪(早二叠世)碰撞后裂谷拉伸事件,并在二叠纪晚期真正进入陆内演化阶段(夏林圻等,2002;Xia et. al.,2003、 2004)。

  • 中国晚古生代(华力西旋回)主要表现为古亚洲洋的闭合,但经历了复杂的、多次开合过程。在塔里木—天山—阿尔泰地区,南天山晚志留世—早泥盆世的挤压造山引起塔里木地台隆升,广泛发育泥盆纪陆相沉积,但石炭纪又开始发生沉降,特别是在地台西南缘。早—中泥盆世天山北缘的扩张 (晚古亚洲洋)引起南天山海盆的闭合。晚泥盆世 —早中石炭世北天山华力西中期海盆的扩张引起北天山弧后扩张和巩乃斯弧后盆地。阿尔泰地区因南部阿尔曼泰洋盆的扩张而形成克兰裂陷带和诺尔特上叠盆地。在晚二叠世时,阿尔泰造山带、哈萨克斯坦构造域和塔里木构造域之间洋盆消失。在早古生代时原属于西伯利亚域之东准噶尔—黑鹰山造山带和属于塔里木亚域的伊犁地块和中天山地块,在晚古生代时已转换为哈萨克斯坦亚域。塔里木准地台南东缘与华北地台西部边缘的碰撞 (包括柴达木与阿拉善之间碰撞)可能是沿阿尔金转换断层和恩格尔断层发生的。在东北部华北地台—内蒙—兴安地区,华北地台在晚古生代初仍继续隆升,直至中石炭世,地台中东部发生陆缘海的海侵,发育稳定的海相沉积,直至中二叠世才以近海和陆相沉积为主。华北地台北向增生与西伯利亚地台南向增生,于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时沿贺根山一带碰撞,形成东乌珠穆沁旗早华力西造山带,其南是阿巴嘎残余海盆。

  • 继之,于中泥盆世时,牙克石—鄂伦春地区裂陷成为鄂伦春中华力西裂谷,而早二叠世时内蒙古东南部地区裂陷成海盆,并促使鄂伦春海盆闭合。南秦岭地区的北部大陆边缘在泥盆纪时可能邻近中朝准板块,南秦岭海盆部分接受来自北侧的沉积。南秦岭晚古生代狭窄海域在西秦岭扩张为宽阔的多岛洋,自北而南:青海湖南—同仁蛇绿岩(张克信等,2007);康西瓦—木孜塔格—阿尼玛卿—勉略蛇绿混杂岩带;歇武—理塘—甘孜蛇绿混杂岩带;西金乌兰—玉树—金沙江蛇绿混杂岩带。并在中二叠世末沿金沙江和木孜塔格—玛沁一线闭合 (任纪舜,2004)。扬子准板块和华南加里东造山带在志留纪末已成为统一的华南大陆,发育泥盆纪— 中三叠世盖层沉积,仅钦防地区为一残余海盆。泥盆纪时扬子准板块受到较广泛拉张,昌都等地块从扬子准板块裂离出去,在桂黔湘地区出现一些“台沟”,二叠纪时拉张作用尤强,导致峨眉山玄武岩浆大面积喷发(峨眉山地幔柱)及松潘—甘孜地区一些有限洋盆中裂谷型和岛弧型火山作用。

  • 2 成矿特征

  • 中国大陆古生代矿产十分丰富,大型、超大型矿床主要包括沉积型铝、煤及能源、磷、锰、硫、重晶石、石膏和石灰岩等矿床,与基性岩浆及中酸性岩浆热液有关的铁钒钛、铬、铜(钼)、钨、铜多金属、金、铜镍 PGE、稀有金属、稀土和石棉、白云母、萤石、硅灰石等矿床,热水沉积或层控改造型铅锌多金属矿床,变质型矿床仅在部分造山带有少量分布。

  • 2.1 早古生代矿产特征

  • 早古生代以寒武纪为主要成矿期,以沉积作用和岩浆作用成矿为主,川滇黔铅锌、萤石、重晶石等含矿流体成矿作用也较为强烈(图1~图3)。

  • 图1 早古生代按成因类型统计矿床数分布图

  • 早古生代与岩浆作用有关矿产主要有云母、水晶、萤石、金刚石、铬、金、钨、铜多金属、稀有金属、铁多金属矿,其次是蛇纹石、铜钼、锡、铁等。主要分布在中祁连和扬子地区(图4)。云母矿主要分布在阿尔泰;铜多金属、钨主要分布在祁连、大兴安岭;铬主要分布在中祁连;铁铅锌多金属、水晶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金刚石主要分布在华北东部。钼、镍、金主要分布在扬子地区。主要矿床类型有岩浆型、岩浆热液型、海相火山岩型、矽卡岩型等。阿尔泰志留纪与区域热变质深熔作用有关的变质型花岗伟晶岩白云母(Be、宝石)矿床(王登红等, 2001),如也拉曼、那森恰、切别林、阿尤拉克、森严、巴利尔斯等。震旦纪末期—志留纪兴安岭—张广才岭—太平岭与中酸性侵入岩浆活动有关的铜、钼、铁、铅锌成矿作用(韩振新等,2004向安平等, 2012),如多宝山铜钼矿床、小西林铅锌矿床等。祁连地区早古生代海相火山-岩浆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北祁连,其次为南祁连。成矿主要与北祁连早古生代裂解-汇聚活动过程有关,形成了包括早期陆缘弧环境下的 Cu-Pb-Zn成矿组合,如白银、小铁山 —清水沟铜铅锌矿,中期弧后盆地环境下的Cu成矿组合,如九个泉—猪咀哑巴铜矿床,以及中晚期岛弧环境下的Cu组合,如红沟—蛟龙掌铜矿床等一系列矿床。祁连地区早古生代晚期俯冲-造山过程中岩浆热液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北祁连,与北祁连早古生代晚期的汇聚活动过程有关,形成了包括 W 成矿组合,如塔尔沟—小柳沟钨钼矿床,Pb-Zn成矿组合,如大东沟—吊大坂铅锌矿床,以及洋壳残片蛇绿岩Cr成矿组合(李文渊,2006)。早古生代华北陆块岩浆作用相对较弱,在华北陆块西北缘阿拉善右旗—贺兰山一带早古生代岩浆岩侵入,形成卡休他他矽卡岩型铁钴矿床、小松山铬矿床等。华北克拉通上产出有多个金伯利岩岩区,南起山东蒙阴北至辽宁复县的含金刚石金伯利岩带(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2016)。

  • 图2 早古生代沉积作用矿床按规模统计分布图

  • 图3 早古生代岩浆作用矿床按矿床规模统计分布图

  • 早古生代沉积作用有关矿产主要有磷块岩、重晶石、石膏、石灰岩,还有少量的天然气、赤铁矿、耐火黏土、锰、毒晶石、钒等。其中沉积型磷矿最具代表性(图5)。磷、锰、重晶石主要分布在天山—北山地区、扬子陆块边缘;中国北方沉积磷矿地层以下寒武统为主包括部分上震旦统,与南方沉积磷块岩矿床产出层位相当,只是含矿的岩性组合有所差异。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北缘天山成矿带南部地区,如苏盖特布拉克、西山布拉克、科古尔琴、果子沟、方山口磷矿床,华北地区南缘的秦岭成矿带,如天台山磷矿,以及阿拉善地块东部边缘,如苏峪口磷矿床。在寒武纪—奥陶纪期间,华北地区广泛沉积了与盖层沉积作用相关的磷、石灰岩等矿产 (田升平,2000)。扬子西缘的川西—滇东地区是中国具有较大工业价值的磷矿成矿带。该成矿带南自云南的华宁,向北经昆阳、会泽、雷波、马边、峨眉,呈近似南北向展布。这一成矿带内有昆阳、德泽、雷波、马边等重要工业矿区。磷矿矿床类型主要为海相沉积磷块岩型,近地表风化后常形成风化磷矿。海相沉积磷块岩型矿床在区内最重要的含磷层位是早寒武世梅树村期形成的梅树村组(麦地坪组)和筇竹寺组(王莹等,2022)。钒主要分布在上扬子米仓山—大巴山被动陆缘盆地中。早古生代页岩气赋存南方地区下寒武统、志留系海相页岩和华北地区下古生界海相页岩及塔里木寒武系— 奥陶系海相页岩,该类海相黑色页岩主要形成于沉积速率较快、地质条件较为封闭、有机质供给丰富的台地或陆棚环境中(翟刚毅等,2017)。四川盆地内部的4个页岩气田,分别为涪陵页岩气田、威远页岩气田、长宁页岩气田和昭通页岩气田,赋存于寒武系牛蹄塘组和志留系龙马溪组(董大忠等, 2014)。

  • 与变质作用有关矿产较少,主要有铁、硫铁矿、红柱石、蓝晶石、石墨等,其次有云母、金红石、磷等。蓝晶石、金红石、石墨主要分布在秦岭。晚加里东期—早华力西期秦岭北部地区与区域变质岩及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稀有金属、蓝晶石、红柱石、白云母、石墨矿床。

  • 含矿流体作用有关矿产有铜、金、铅锌、重晶石等。北祁连西段主要为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成矿与造山后伸展构造环境中的侵入岩密切相关,具有多期次侵入活动且叠加成矿期构造活动的特点,属于岩浆期后热液流体成矿。扬子地区震旦系—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中受岩性控制且受断裂控矿,成矿流体为热卤水,形成的川滇黔、鄂西地区、湘西地区铅锌矿化集中区(周云等,2014廖震文等, 2015)。

  • 图4 早古生代与岩浆作用有关矿床地质分布图

  • 2.2 晚古生代矿产特征

  • 晚古生代大型、超大型矿床以能源、金属矿产居多,如煤、铁、铜多金属、金、铝土矿等。主要分布在新疆、贵州、山西、甘肃、广西、内蒙古、云南和四川,晚古生代岩浆成矿作用明显增强,沉积作用成矿仍然较强(图6)。成矿时代以石炭纪、二叠纪为主(图7、图8)。特别是祁连成矿带在晚古生代的成矿作用相对于早古生代明显减弱。

  • 晚古生代与岩浆作用有关矿产主要有铁钒钛、铜镍铂族、石棉、稀有金属、金、硅灰石、铜钼、铁、铜多金属、沸石、铅锌多金属、膨润土、玉石、萤石等,其次是铬、硫、蛇纹石、石墨、滑石、银、钨、锡等。主要矿床类型为岩浆型、岩浆热液型、海相火山岩型和矽卡岩型(图9)。阿尔泰成矿带晚古生代金属矿床具有成群和成带分布特征,早—中泥盆世南阿尔泰岛弧系,伴随着火山-沉积作用,在阿尔泰南缘形成一系列与火山作用有关的金属矿产,形成块状硫化物矿床,如阿舍勒铜矿和可可塔勒铅锌矿(刘伟和刘秀金,2013王登红等,2017);早石炭世,伴随花岗岩浆侵位,形成阿尔泰山南缘斑岩型铜矿,如哈腊苏铜矿(万博和张连昌,2006);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伴随大量基性—超基性岩和碱性花岗岩的侵位,形成铜镍硫化物矿床,如喀拉通克铜镍矿(秦克章等,2014);矽卡岩型铜钼矿床,如索尔库都克铜钼矿。石炭纪—二叠纪,天山及其邻区显著的高峰期岩浆活动和大规模的成矿事件。西天山赛里木、博罗科努山吐拉苏地区与晚古生代早期二长花岗岩有关的斑岩-矽卡岩型铜(铅、锌)、钨钼矿床,如喇嘛苏(王晓彤等,2023)和肯登高尔铜钼矿(陈波,2010),与裂谷火山-沉积作用相关的金矿床,如阿希金矿,石炭纪与海相火山岩有关的阿吾拉勒铁矿带(荆德龙,2016)。东天山觉罗塔格地区主要为泥盆纪岛弧岩浆作用有关的斑岩型铜矿,如土屋、延东铜矿(王云峰等,2016);石炭纪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铜、镍、钴矿床,如黄山铜镍矿(李彤泰, 2011缪君等,2019)。早石炭世双峰式火山岩建造中的铁、铜矿,如雅满苏铁矿(仇银江等,2016任经武等,2018),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扬子西缘及其邻区形成了与峨眉山玄武岩及其相应镁铁-超镁铁侵入体具有时空联系的一系列铜镍铂族元素矿床,如金宝山铂钯矿床、白马寨和杨柳坪铜镍矿床,以及钒钛磁铁矿矿床,如攀枝花、红格、白马、太和钒钛磁铁矿床(吕林素等,2007陶琰等,2008王登红等,2017)。

  • 图5 早古生代与沉积作用有关矿床地质分布图

  • 图6 晚古生代按成因类型统计矿床数分布图

  • 图7 晚古生代沉积作用矿床按规模统计分布图

  • 图8 晚古生代岩浆作用矿床按矿床规模统计分布图

  • 与变质作用有关矿产较少,主要有铁、大理岩、石墨、红柱石、硅灰石等。大理岩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张广才岭等地区;石墨主要分布在新疆东准噶尔和武夷—云开地区。东准噶尔地区新发现孔克热、达布逊、黄羊山、苏吉泉等10余处大型—超大型石墨矿床,层位稳定、厚度大,品位富,易开采(白建科等,2017彭素霞等,2018)。进一步划分为接触变质型石墨矿床,如青河县阿拉托别、达布逊和孔克热等,岩浆热液型石墨矿床,如奇台县黄羊山和苏吉泉等(白建科等,2018)。硅灰石矿主要分布在吉黑地区,矿床多,规模大,如吉林磐石市长崴子和梨树县大顶山硅灰石矿床,新疆东天山星星峡— 尾亚一带也有分布。水泥用大理岩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延寿生产沟、尚志尹家沟、伊春五星农场,赋矿层位为下泥盆统黑龙宫组;分布于阿城的大理岩赋矿层位为下二叠统玉泉组和土门岭组(江志明, 2010)。

  • 含矿流体作用有关矿产为铅锌、银、金、汞等,铅锌主要集中在秦岭。南秦岭北部带主要为热水沉积型铅锌成矿带,受泥盆纪沉积地层控制,矿床集中在西成—凤太、柞水—山阳和镇安—旬阳盆地中(朱多录等,2012任鹏等,2013)。阿尔泰、天山、祁连成矿带发育构造-蚀变岩型、石英脉型金矿床。

  • 图9 晚古生代与岩浆作用有关矿床地质分布图

  • 与沉积作用有关矿产以非金属矿为主,主要有煤、铝土矿、大理岩、硫、耐火黏土、石膏、赤铁矿、石油。还有少量的海泡石、重晶石、膨润土、磷、铁钒矿、菱铁矿等,其中沉积型煤、铝土矿最具代表性 (图10)。煤、铝土矿、耐火黏土主要分布在华北东部及滇东—黔—渝—湘西地区(高兰等,2014);硫、赤铁矿、磷主要分布在四川乐山—万州地区与滇东 —黔—渝—湘西地区;石膏主要分布在滇东—黔— 渝—湘西及湘桂地区。晚古生代也是中国硫铁矿重要成矿期,在中石炭统底部赋存有煤系沉积型硫铁矿,矿床分布在豫西北、晋东南等地,在西南地区,二叠纪则是重要的煤系沉积型硫铁矿成矿期,分布于川滇黔及桂西南的煤系沉积硫铁矿矿床,皆产在二叠纪乐平统底部(曹烨等,2018)。

  • 天山—兴蒙地区石炭系—二叠系为重要烃源岩层系,以浅海相碎屑岩夹火山岩为主,既富油又富气,油气资源量巨大。华北、塔里木、柴达木等为稳定背景,石炭系—二叠系以浅海-海陆交互相为主,产气为主。另外,在准噶尔盆地、三塘湖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发现石炭系—二叠系油气田,银额盆地发现二叠系油气藏。松辽盆地已获天然气发现,虽未形成规模,前景不容忽视,周缘盆地见良好烃源岩。中国北方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演化程度具有“东高西低”的特点,分布上具有“西油东气”的特征(康玉柱和陈新华,2014卢进才等,2018)。

  • 图10 晚古生代与沉积作用有关矿床区域分布图

  • 石炭纪—二叠纪是中国主要成煤时代,北方产在石炭纪及早二叠世地层中,南方则主要产在晚二叠世地层中(中国煤炭地质总局,2013)。北方主要产煤地层有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如开滦、淮南、平顶山、淄博、本溪、焦作、太原、大同等煤田。南方主要产煤地层有石炭系浏水组,上二叠统龙潭组,如洪山殿、牛马司、乐平、斗岭山等煤矿。早石炭世在扬子含煤盆地边缘的泻湖海湾环境形成的煤田,主要分布在滇东、川东、黔西和桂北等地区。晚石炭世—二叠纪在华北盆地及西北准噶尔盆地是连续的聚煤期。早二叠世南方含煤盆地的聚煤期,煤矿主要分布在湘西、鄂西、鄂东南和滇东等地。

  • 3 重要构造单元成矿作用

  • 早古生代以板块构造体制下的大陆裂谷、洋陆转换与增生造山作用为主,成矿主要为沉积作用和岩浆作用,川滇黔铅锌、萤石、重晶石等含矿流体成矿作用也较为强烈(表1)。

  • 天山—兴蒙造山系西段与古亚洲洋南部多岛海的俯冲汇聚作用密切相关,主要发育增生造山阶段与弧环境相关的矿床(蛇绿岩型铬铁矿、斑岩型铜矿和VMS型铜矿),以及沉积作用的磷矿(新疆乌什—柯坪聚磷区、新疆甘肃交界的平台山—方山口聚磷区);东段以岩浆成矿作用为主,为与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的铜钼矿床。

  • 秦祁昆造山系早古生代受大陆裂谷和洋-陆板块构造两种体制的双重控制,形成沉积变质+改造型富铁矿(塔什库尔干)、火山沉积改造型铁、铅锌矿(阿尔金喀腊大湾,喀腊达坂)、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东昆仑迪木那里克)、块状硫化物(VMS)型矿床(北祁连白银厂、石居里,东昆仑驼路沟)、热水沉积型(Sedex)铅锌矿(祁连锡铁山),以及与加里东期中酸性岩浆热液作用有关钨锡矿床(北祁连小柳沟、东昆仑白干湖、拉郎麦)。

  • 扬子陆块周缘以沉积磷块岩矿床最为发育,该类矿床形成于稳定克拉通的边缘地带,磷块岩矿床均产于扬子、中朝、塔里木等地块的被动大陆边缘海相盆地之内。早古生代寒武纪梅树村期是中国形成工业磷矿床的主要成磷期之一。四川盆地内部早古生代页岩气主要赋存于寒武系牛蹄塘组和志留系龙马溪组,盆地外围也有个别地区有所发现。

  • 表1 早古生代重要成矿作用一览

  • 晚古生代岩浆成矿作用明显增强,沉积作用成矿依然较强(表2)。西伯利亚板块—阿尔泰弧盆系发育泥盆纪与海相火山-喷流成矿作用(阿舍勒铜锌矿、可可塔勒铅锌矿)。

  • 天山—兴蒙增生带晚古生代成矿作用明显增强,该时期板块构造与地幔柱并存叠加,壳幔相互作用显著,导致了晚古生代成矿作用集中爆发,以造山型金矿、斑岩型铜矿、火山喷溢型铁矿、岩浆型铜镍矿为主。造山型金矿主要形成于晚泥盆世,与岩浆作用密切相关(卡特巴阿苏金矿床、阿希金矿床)。斑岩型铜矿主要集中于中泥盆世和石炭纪,与俯冲作用密切相关(土屋—延东铜矿床)。火山喷溢型铁矿形成于石炭纪,与大陆边缘裂谷环境密切相关(阿吾拉勒铁矿区)。铜镍矿主要形成于早二叠世,是伸展环境下地幔岩浆作用的产物(黄山铜镍矿床)。与塔里木二叠纪大火成岩省有关的钒钛磁铁矿、火成碳酸岩稀土成矿。

  • 表2 晚古生代重要成矿作用一览

  • 秦祁昆增生带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碰撞造山和陆内伸展的陆壳生长方式,形成与裂解有关的岩浆融离型铜镍成矿作用(夏日哈木),晚古生代沉积型锰矿床(西昆仑玛尔坎苏),晚古生代 Sedex 型铅锌矿床(秦岭厂坝、代家庄、下拉地、西昆仑卡兰古),晚古生代块状硫化物型铜钴矿床(东昆仑德尔尼、西昆仑萨洛伊)。

  • 塔里木—柴达木板块、华北板块石炭纪—二叠纪油气成藏作用。华北、塔里木、柴达木等为稳定背景,石炭系—二叠系以浅海—海陆交互相为主,产气为主。天山—兴蒙构造带为活动背景,石炭系 —二叠系是重要烃源岩层系,以浅海相碎屑岩夹火山岩为主,既富油又富气。

  • 华北地区晚石炭世海侵,逐渐形成滨—浅海或滨海沼泽沉积,至早二叠世则逐渐转化为内陆河湖环境,北部以河流三角洲沉积为主,向南过渡为潟湖-潮坪沉积,发育若干障壁岛,发育较强的聚煤作用。晚二叠世,中国古地理发生了巨大变化。华北盆地中部发育大规模湖泊沉积,氧化环境逐渐占为绝对优势,不利于成煤植物死亡后的保存,沉积物以红色为主,聚煤作用逐渐减弱。华南地区由于海退关系,康滇古陆、华夏古陆有所扩大,形成了华南晚二叠世聚煤带,同时也构成了中国华南煤层气聚气区。

  • 扬子板块西南缘晚二叠世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及其成矿作用,形成钒钛磁铁矿和少量Ni-Cu矿(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床,云南金宝山铂钯矿床、云南白马寨铜镍矿床)。

  • 4 结论

  • (1)古生代时期,中国主体属于西伯利亚和冈瓦纳两个大陆之间的转换(互换)构造域。早古生代(个别延续到早中泥盆世)出现的以多岛洋盆为代表的构造格局,形成一系列缝合带和广泛的大陆边缘沉积。在晚古生代进入到板内伸展与板缘拼合共同发展阶段,表现为稳定克拉通盆地—伸展裂解—汇聚碰撞构造演化体制。

  • (2)中国大陆古生代成矿是以沉积作用和岩浆作用成矿为特色。早古生代以板块构造体制下的大陆裂谷、洋陆转换与增生造山作用为主,以沉积作用和岩浆作用成矿为主,晚古生代西部为板块构造体制与地幔柱叠加成矿作用,岩浆成矿作用明显增强,沉积作用成矿仍然较强。

  • (3)古生代矿床地质分布上以发育于古生代造山带为特点,这与中国大陆显生宙大陆构造裂陷、封闭造山的演化历史是相一致的,壳幔作用是造就金属成矿元素可能超常富集的主要物质来源与动力来源,而造山带是地质历史上壳幔作用最为剧烈的场所。陆块内部的古生代成矿作用,表现为寒武纪的磷、锰和石炭纪—二叠纪的铝土矿等沉积型矿床的分布。因此中国大陆古生代成矿作用是中国大陆古生代造山作用的产物,这个造山作用应包括造山前的大陆裂解成洋、造山期的陆块碰撞和造山后的局部裂陷活动。

  • 注释

  • ①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2016. 华北陆块区金刚石找矿选区评价成果报告[R].

  • ②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2013. 中国煤炭资源潜力评价成果报告[R].

  • 参考文献

    • Xia L Q, Xu X Y, Xia Z C, Li X M, Ma Z P, Wang L S. 2003. Carboniferous post-collisional rift volcanism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Northwestern China[J]. 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 77(3): 338-360.

    • Xia L Q, Xu X Y, Xia Z C, Li X M, Ma Z P, Wang L S. 2004. Petrogenesis of Carboniferous rift-related volcanic rocks in the Tianshan, northwestern China[J].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ulletin, 116(3): 419-433.

    • 白建科, 陈隽璐, 彭素霞. 2017. 新疆石墨资源特征及成矿规律[J]. 地质学报, 91(12): 2828-2840.

    • 白建科, 陈隽璐, 彭素霞. 2018. 新疆奇台县黄羊山岩浆热液型石墨矿床含矿岩体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特征[J]. 岩石学报, 34(8): 2327-2340.

    • 曹烨, 唐尧, 要梅娟, 商朋强, 邹振东, 邱国玉, 熊先孝. 2018. 中国硫矿资源预测模型及资源潜力分析[J]. 地学前缘, 25(3): 179-195.

    • 陈波. 2010. 新疆西天山莱历斯高尔—肯登高尔铜钼铅锌矿集区成矿作用研究[D]. 西安: 长安大学.

    • 董大忠, 高世葵, 黄金亮, 管全中, 王淑芳, 王玉满. 2014. 论四川盆地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前景[J]. 天然气工业, 34(12): 1-15.

    • 高兰, 王登红, 熊晓云, 易承伟. 2014. 中国铝矿成矿规律概要[J]. 地质学报, 88(12): 2284-2295.

    • 韩振新, 徐衍强, 郑庆道. 2004. 黑龙江省重要金属和非金属矿床的成矿系列及其演化[M].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61-95.

    • 江志明. 2010. 黑龙江省水泥用大理岩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 建筑建材装饰, 11(72): 13-15.

    • 荆德龙. 2016. 西天山阿吾拉勒成矿带铁矿成矿作用与成矿规律研究[D]. 西安: 长安大学.

    • 康玉柱, 陈新华. 2014. 中国石炭—二叠系致密岩油气资源潜力分析[J]. 新疆石油地质, 35(4): 375-379.

    • 李彤泰. 2011. 新疆哈密市黄山基性—超基性岩带铜镍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J]. 西北地质, 44(1): 54-60.

    • 李文渊, 汤中立. 2002. 中国大陆古生代成矿作用及其成矿特点[C]//第四届世界华人地质科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成矿作用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甘肃省地质勘查局.

    • 李文渊. 2006. 祁连山岩浆作用有关金属硫化物矿床成矿与找矿[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 廖震文, 王生伟, 孙晓明, 蒋小芳, 周清, 许新英, 郭阳. 2015. 黔东北地区MVT型铅锌矿床闪锌矿Rb-Sr定年及其地质意义[J]. 矿床地质, 34(4): 769-785.

    • 刘德权, 唐延龄, 周汝洪. 2001. 中亚古生代造山带成矿作用基本特征[J]. 西北地质, 34(2): 1-10.

    • 刘伟, 刘秀金. 2013. 新疆阿尔泰南缘早—中泥盆世东西部火山岩源区及矿床物质来源差异[J]. 地球学报, 34(4): 413-424.

    • 卢进才, 牛亚卓, 姜亭. 2018. 中国北方石炭系—二叠系油气地质调查与勘探进展[J]. 地质通报, 37(1): 7-15.

    • 吕林素, 刘珺, 张作衡, 谢桂青. 2007. 中国岩浆型Ni-Cu-(PGE)硫化物矿床的时空分布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J]. 岩石学报, 23(10): 2561-2594.

    • 缪君, 方坤根, 李再易, 冯志兴, 周吉谦, 李鹏. 2019. 新疆黄山南铜镍矿成因探讨及控矿因素分析[J]. 矿产勘查, 10(4): 880-884.

    • 彭素霞, 陈向阳, 陈隽璐, 白建科, 赵文川. 2018. 新疆东准噶尔地区石墨矿成矿特征及成因探讨[J]. 西北地质, 51(4): 194-201.

    • 钱壮志, 汤中立, 李文渊, 闫海卿, 朱士飞, 焦建刚. 2003. 秦祁昆成矿域古生代区域成矿规律[J]. 西北地质, 36(1): 34-40.

    • 秦克章, 田野, 姚卓森, 王勇, 毛亚晶, 王斌, 薛胜超, 唐冬梅, 康珍. 2014. 新疆喀拉通克铜镍矿田成矿条件、岩浆通道与成矿潜力分析[J]. 中国地质, 41(3): 912-935.

    • 仇银江, 田江涛, 李涛. 2016, 东天山觉罗塔格成矿带铁铅锌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分析[J]. 矿产勘查, 7(6): 882-890.

    • 任纪舜. 2004. 昆仑—秦岭造山系的几个问题[J]. 西北地质, 37(1): 1-5.

    • 任经武, 田培仁, 田朝江, 杨艳绪. 2018. 新疆觉罗塔格岛弧带雅满苏—沙泉子晚古生代裂陷槽金属矿产[J]. 矿产勘查, 9(8): 1496-1505.

    • 任鹏, 梁婷, 牛亮, 鲁麟, 张文璟, 杨钊, 王婵, 程玉龙. 2013. 陕西秦岭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矿动力学过程[J].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35(1): 34-47.

    • 陶琰, 马言胜, 苗来成, 朱飞霖. 2008. 云南金宝山超镁铁岩体锆石SHRIMP年龄[J]. 科学通报, 53(22): 2828-2832.

    • 田升平. 2000. 中国北方磷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潜力[J]. 化工矿产地质, 22(2): 65-69.

    • 万博, 张连昌. 2006. 新疆阿尔泰东南缘卡拉先格尔铜矿带含矿斑岩地球化学及其成矿意义[J]. 中国地质, 33(3): 618-625.

    • 万天丰, 赵庆乐. 2015. 天山—阿尔泰地区古生代构造成矿作用[J]. 中国地质, 42(2): 365-378.

    • 王登红, 陈毓川, 徐志刚. 2001. 阿尔泰加里东期变质成因伟晶岩型白云母矿床的成矿年代证据及其意义[J]. 地质学报, 75(3): 419-425.

    • 王登红, 章少华, 熊先孝. 2017. 中国矿产地质志·典型矿床总述卷[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 王晓彤, 刘军, 杨艳, 何军成. 2023. 新疆北部喇嘛苏铜矿床成矿时代与构造背景: 来自石榴子石原位LA-ICP-MS U-Pb测年的证据[J]. 现代地质, 37(3): 645-661.

    • 王莹, 熊先孝, 东野脉兴, 李代荣, 屈云燕, 刘秋颖, 霍延安. 2022. 中国磷矿资源预测模型及找矿远景分析[J]. 中国地质, 49(2): 435-454.

    • 王云峰, 陈华勇, 肖兵, 韩金生, 杨俊弢. 2016. 新疆东天山地区土屋和延东铜矿床斑岩-叠加改造成矿作用[J]. 矿床地质, 35(1): 51-68.

    • 夏林圻, 张国伟, 夏祖春, 徐学义, 董云鹏, 李向民. 2002. 天山古生代洋盆开启、闭合时限的岩石学约束——来自震旦纪、石炭纪火山岩的证据[J]. 地质通报, 21(2): 55-62.

    • 向安平, 杨郧城, 李贵涛, 佘宏全, 关继东, 李进文, 郭志军. 2012. 黑龙江多宝山斑岩Cu-Mo矿床成岩成矿时代研究[J]. 矿床地质, 31(6): 1237-1248.

    • 翟刚毅, 王玉芳, 包书景, 郭天旭, 周志, 陈相霖, 王劲铸. 2017. 我国南方海相页岩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及前景预测[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42(7): 1057-1068.

    • 张国伟, 孟庆任, 于在平, 孙勇, 周鼎武, 郭安林. 1996. 秦岭造山带的造山过程及其动力学特征[J]. 中国科学(D辑: 地球科学), 26(3): 193-200.

    • 张克信, 朱云海, 林启祥, 寇晓虎, 樊光明, 陈奋宁, 罗根明. 2007. 青海同仁县隆务峡地区首次发现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带[J]. 地质通报, 26(6): 661-667.

    • 周云, 段其发, 曹亮, 李芳, 黄惠兰. 2014. 湘西—鄂西地区铅锌矿的大范围低温流体成矿作用研究[J]. 高校地质学报, 20(2): 198-212.

    • 朱多录, 孙柏年, 闫德飞, 董重, 侯蜀光, 高宏光. 2012. 秦岭西成矿集区构造演化与铅锌成矿关系[J]. 地质学报, 86(8): 1291-1297.

图1 早古生代按成因类型统计矿床数分布图
图2 早古生代沉积作用矿床按规模统计分布图
图3 早古生代岩浆作用矿床按矿床规模统计分布图
图4 早古生代与岩浆作用有关矿床地质分布图
图5 早古生代与沉积作用有关矿床地质分布图
图6 晚古生代按成因类型统计矿床数分布图
图7 晚古生代沉积作用矿床按规模统计分布图
图8 晚古生代岩浆作用矿床按矿床规模统计分布图
图9 晚古生代与岩浆作用有关矿床地质分布图
图10 晚古生代与沉积作用有关矿床区域分布图
表1 早古生代重要成矿作用一览
表2 晚古生代重要成矿作用一览

相似文献

  • 参考文献

    • Xia L Q, Xu X Y, Xia Z C, Li X M, Ma Z P, Wang L S. 2003. Carboniferous post-collisional rift volcanism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Northwestern China[J]. 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 77(3): 338-360.

    • Xia L Q, Xu X Y, Xia Z C, Li X M, Ma Z P, Wang L S. 2004. Petrogenesis of Carboniferous rift-related volcanic rocks in the Tianshan, northwestern China[J].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ulletin, 116(3): 419-433.

    • 白建科, 陈隽璐, 彭素霞. 2017. 新疆石墨资源特征及成矿规律[J]. 地质学报, 91(12): 2828-2840.

    • 白建科, 陈隽璐, 彭素霞. 2018. 新疆奇台县黄羊山岩浆热液型石墨矿床含矿岩体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特征[J]. 岩石学报, 34(8): 2327-2340.

    • 曹烨, 唐尧, 要梅娟, 商朋强, 邹振东, 邱国玉, 熊先孝. 2018. 中国硫矿资源预测模型及资源潜力分析[J]. 地学前缘, 25(3): 179-195.

    • 陈波. 2010. 新疆西天山莱历斯高尔—肯登高尔铜钼铅锌矿集区成矿作用研究[D]. 西安: 长安大学.

    • 董大忠, 高世葵, 黄金亮, 管全中, 王淑芳, 王玉满. 2014. 论四川盆地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前景[J]. 天然气工业, 34(12): 1-15.

    • 高兰, 王登红, 熊晓云, 易承伟. 2014. 中国铝矿成矿规律概要[J]. 地质学报, 88(12): 2284-2295.

    • 韩振新, 徐衍强, 郑庆道. 2004. 黑龙江省重要金属和非金属矿床的成矿系列及其演化[M].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61-95.

    • 江志明. 2010. 黑龙江省水泥用大理岩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 建筑建材装饰, 11(72): 13-15.

    • 荆德龙. 2016. 西天山阿吾拉勒成矿带铁矿成矿作用与成矿规律研究[D]. 西安: 长安大学.

    • 康玉柱, 陈新华. 2014. 中国石炭—二叠系致密岩油气资源潜力分析[J]. 新疆石油地质, 35(4): 375-379.

    • 李彤泰. 2011. 新疆哈密市黄山基性—超基性岩带铜镍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J]. 西北地质, 44(1): 54-60.

    • 李文渊, 汤中立. 2002. 中国大陆古生代成矿作用及其成矿特点[C]//第四届世界华人地质科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成矿作用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甘肃省地质勘查局.

    • 李文渊. 2006. 祁连山岩浆作用有关金属硫化物矿床成矿与找矿[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 廖震文, 王生伟, 孙晓明, 蒋小芳, 周清, 许新英, 郭阳. 2015. 黔东北地区MVT型铅锌矿床闪锌矿Rb-Sr定年及其地质意义[J]. 矿床地质, 34(4): 769-785.

    • 刘德权, 唐延龄, 周汝洪. 2001. 中亚古生代造山带成矿作用基本特征[J]. 西北地质, 34(2): 1-10.

    • 刘伟, 刘秀金. 2013. 新疆阿尔泰南缘早—中泥盆世东西部火山岩源区及矿床物质来源差异[J]. 地球学报, 34(4): 413-424.

    • 卢进才, 牛亚卓, 姜亭. 2018. 中国北方石炭系—二叠系油气地质调查与勘探进展[J]. 地质通报, 37(1): 7-15.

    • 吕林素, 刘珺, 张作衡, 谢桂青. 2007. 中国岩浆型Ni-Cu-(PGE)硫化物矿床的时空分布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J]. 岩石学报, 23(10): 2561-2594.

    • 缪君, 方坤根, 李再易, 冯志兴, 周吉谦, 李鹏. 2019. 新疆黄山南铜镍矿成因探讨及控矿因素分析[J]. 矿产勘查, 10(4): 880-884.

    • 彭素霞, 陈向阳, 陈隽璐, 白建科, 赵文川. 2018. 新疆东准噶尔地区石墨矿成矿特征及成因探讨[J]. 西北地质, 51(4): 194-201.

    • 钱壮志, 汤中立, 李文渊, 闫海卿, 朱士飞, 焦建刚. 2003. 秦祁昆成矿域古生代区域成矿规律[J]. 西北地质, 36(1): 34-40.

    • 秦克章, 田野, 姚卓森, 王勇, 毛亚晶, 王斌, 薛胜超, 唐冬梅, 康珍. 2014. 新疆喀拉通克铜镍矿田成矿条件、岩浆通道与成矿潜力分析[J]. 中国地质, 41(3): 912-935.

    • 仇银江, 田江涛, 李涛. 2016, 东天山觉罗塔格成矿带铁铅锌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分析[J]. 矿产勘查, 7(6): 882-890.

    • 任纪舜. 2004. 昆仑—秦岭造山系的几个问题[J]. 西北地质, 37(1): 1-5.

    • 任经武, 田培仁, 田朝江, 杨艳绪. 2018. 新疆觉罗塔格岛弧带雅满苏—沙泉子晚古生代裂陷槽金属矿产[J]. 矿产勘查, 9(8): 1496-1505.

    • 任鹏, 梁婷, 牛亮, 鲁麟, 张文璟, 杨钊, 王婵, 程玉龙. 2013. 陕西秦岭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矿动力学过程[J].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35(1): 34-47.

    • 陶琰, 马言胜, 苗来成, 朱飞霖. 2008. 云南金宝山超镁铁岩体锆石SHRIMP年龄[J]. 科学通报, 53(22): 2828-2832.

    • 田升平. 2000. 中国北方磷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潜力[J]. 化工矿产地质, 22(2): 65-69.

    • 万博, 张连昌. 2006. 新疆阿尔泰东南缘卡拉先格尔铜矿带含矿斑岩地球化学及其成矿意义[J]. 中国地质, 33(3): 618-625.

    • 万天丰, 赵庆乐. 2015. 天山—阿尔泰地区古生代构造成矿作用[J]. 中国地质, 42(2): 365-378.

    • 王登红, 陈毓川, 徐志刚. 2001. 阿尔泰加里东期变质成因伟晶岩型白云母矿床的成矿年代证据及其意义[J]. 地质学报, 75(3): 419-425.

    • 王登红, 章少华, 熊先孝. 2017. 中国矿产地质志·典型矿床总述卷[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 王晓彤, 刘军, 杨艳, 何军成. 2023. 新疆北部喇嘛苏铜矿床成矿时代与构造背景: 来自石榴子石原位LA-ICP-MS U-Pb测年的证据[J]. 现代地质, 37(3): 645-661.

    • 王莹, 熊先孝, 东野脉兴, 李代荣, 屈云燕, 刘秋颖, 霍延安. 2022. 中国磷矿资源预测模型及找矿远景分析[J]. 中国地质, 49(2): 435-454.

    • 王云峰, 陈华勇, 肖兵, 韩金生, 杨俊弢. 2016. 新疆东天山地区土屋和延东铜矿床斑岩-叠加改造成矿作用[J]. 矿床地质, 35(1): 51-68.

    • 夏林圻, 张国伟, 夏祖春, 徐学义, 董云鹏, 李向民. 2002. 天山古生代洋盆开启、闭合时限的岩石学约束——来自震旦纪、石炭纪火山岩的证据[J]. 地质通报, 21(2): 55-62.

    • 向安平, 杨郧城, 李贵涛, 佘宏全, 关继东, 李进文, 郭志军. 2012. 黑龙江多宝山斑岩Cu-Mo矿床成岩成矿时代研究[J]. 矿床地质, 31(6): 1237-1248.

    • 翟刚毅, 王玉芳, 包书景, 郭天旭, 周志, 陈相霖, 王劲铸. 2017. 我国南方海相页岩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及前景预测[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42(7): 1057-1068.

    • 张国伟, 孟庆任, 于在平, 孙勇, 周鼎武, 郭安林. 1996. 秦岭造山带的造山过程及其动力学特征[J]. 中国科学(D辑: 地球科学), 26(3): 193-200.

    • 张克信, 朱云海, 林启祥, 寇晓虎, 樊光明, 陈奋宁, 罗根明. 2007. 青海同仁县隆务峡地区首次发现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带[J]. 地质通报, 26(6): 661-667.

    • 周云, 段其发, 曹亮, 李芳, 黄惠兰. 2014. 湘西—鄂西地区铅锌矿的大范围低温流体成矿作用研究[J]. 高校地质学报, 20(2): 198-212.

    • 朱多录, 孙柏年, 闫德飞, 董重, 侯蜀光, 高宏光. 2012. 秦岭西成矿集区构造演化与铅锌成矿关系[J]. 地质学报, 86(8): 1291-1297.